三個老男孩打造物聯網版“中國合伙人”
他們是校友、也是事業伙伴;從加拿大溫哥華、美國硅谷、中國北京到星沙聚首,不惑之年二次創業。

三個合伙人各有所長,他們從天南海北匯聚到星沙,開展二次創業
電影《中國合伙人》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燕京大學相遇后,展開了他們長達三十年的友誼和夢想征途。而現實生活中,三位年輕人于90年代初在湘潭大學相遇后,也開始了他們長達二十多年的友誼。
在這期間,他們因為各自讀研、讀博、創業等事情而分隔祖國各地,甚至大洋兩岸。最終,他們在星沙這片熱土重新聚首,他們曾經是校友、朋友,如今又多了另一重關系——合伙人。
追逐夢想:從美國到中國
鐘匯才,湖南邵陽人。1991年,他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在校期間,通過大學老鄉會,認識了88屆的學長鄧志成。此時,鄧已經畢業并留校,他感覺這個小自己三歲的學弟有鉆勁,人聰明,兩人經常在一起探討學術,憧憬未來。
后來,同是邵陽的楊飛也加入進來。三個人志趣相投,且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98年,碩士畢業的鐘匯才申請到全額獎學金,赴美國攻讀博士。畢業后成為了硅谷的一名工程師,供職IBM。隨后,他在美國安家并娶妻生子,才30出頭,就實現了世人眼中的“美國夢”。
隨后開始嘗試自己開辦公司,也許是因為自己的黃種人的身份,以及空白的社會背景,美國的公司雖運轉良好,卻難以做大,發展遇到了瓶頸。正在此時,國內電子科學技術進入攻堅階段,亟需業內頂尖級人才。他決定,回國,再創業!
聚首星沙:創立電子科技公司
回國后的鐘匯才于2011年跟廣州九恒條碼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艾爾豐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并正式落戶星沙。
鐘匯才做技術出身,在研發方面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優勢和天賦。但在公司的經營及業務的開展方面,卻有些力不從心。這時,已經在北京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老朋友鄧志成給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人才,尋找自己的團隊;產品,優化自己的服務;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
鐘匯才明白,鄧志成的建議雖然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但是自己一個人縱然有三頭六臂,也無法管理好所有的事情。他說服老朋友加入自己的團隊成為了艾爾豐華的職業經理人。
遠在加拿大甲骨文公司的楊飛,接到兩位老友的召喚,也來到了星沙。鐘負責公司方向和技術攻關,鄧負責管理和市場,楊則負責技術支持。
三個人都不再年輕,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有激情,為了理想,愿意打拼。
激情不斷:為中國物聯網事業的進步
2012年7月,湖南第一顆RFID芯片在艾爾豐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誕生,這一顆小小芯片的誕生,蘊含了哥仨的心血,同時,也填補了湖南在這項領域的空白。如今,該公司已發展為湖南乃至中部地區唯一具有物聯網芯片研發、設計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對于如何還能保持這份激情不減,鄧志成說,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的追求,有著共同的夢想,“希望能夠在五十歲退休之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不只為自己,更為了朋友之間的友誼,為中國物聯網,以及中國的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