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翠亨新區申請“智慧城市”試點 力爭2020年建成
昨天上午,中山市邀請市人大代表視察翠亨新區規劃建設,隨后在翠亨新區舉行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60號重點建議座談會,有關部門對人大代表提出的 《要求構建公眾信息應用平臺,推進智慧中山建設進程》建議辦理情況進行匯報。記者了解到,翠亨新區已明確向上級提出納入第二批“國家智慧城市”和“兩岸共建智慧城市”試點,成為試點后力爭至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住建部于今年初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我市沒有名列其中。市人大代表傅瑜、徐小江、湯劍文認為,中山未能成為試點與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實力極不相符,但也說明中山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還存在距離,經過深入調研,三名市人大代表共同提交了《要求構建公眾信息應用平臺,推進智慧中山建設進程》的建議,建議也被列入年度重點建議之一。建議認為,我市過去實施了一系列信息化舉措,但主要是縱向推進,缺乏橫向整合,從而形成了“信息孤島”,導致城市信息化在為公眾服務方面效果較為欠缺,所以構建公眾信息化應用平臺,推進智慧中山建設進程尤為重要。
在昨天的座談會上,建議承辦單位之一的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中山已經將構建有中山特色的 “數字城市”納入我市“十二五”規劃之中,《中山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將智慧城市——“岐江新城”建設作為“理想城市、和美中山”示范項目之一進行規劃,并要求2012—2015年實施。
“‘智慧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政府以公眾信息應用平臺為抓手整合政府信息資源,打破‘信息孤島’,將大規模數據進行有效挖掘,進而提升為管理知識,為政府的決策支持服務。”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城區試點建設“綜合管廊”是推進“智慧民生”的重要體現,我市將在本月底前向省住建廳提交相關規劃備案,于2015年前在中山新城區建設不少于10公里的綜合管廊,目的就是把空中地面的水、電、燃氣、通訊等市政管線管網設施全部安裝在地下的綜合管廊。也就是說,建成綜合管廊后,城市道路不再是令人煩惱的“拉鏈路”了。
據悉,翠亨新區申請納入第二批“國家智慧城市”和“兩岸共建智慧城市”試點也是我市推進 “智慧城市”的重要工作。據悉,目前申請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正式納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后,爭取2015年初見成效,2016年形成產業體系,至2020年,基本建成中山特色的“智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