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試點農居點出租房智能門禁系統
門禁卡一刷,出租房大門嘀地一聲自動打開,來杭務工的周姑娘下班回家了。這一幕,坐在社區警務室里的民警全程監控著,通過電腦上的“流動人口居所出入服務管理平臺”,警方還能核對周姑娘身份證和房屋出租的全部信息。
今年,余杭南苑街道新豐社區在全市率先試點出租房智能門禁系統,目前已試點4個多月,成功把社區試點30戶人家的發案量降到了零。
“去年年底,我才搬來三個月,出租房里就遭了兩次賊。”安徽姑娘小汪初來杭州,在臨平一家KTV打工,平時租住在新豐社區里。社區是五六年前建的農居點,一共460戶人家,出租房有5300間,登記外來人口1.3萬人。租住在此的外地打工者普遍反映,小區治安差,好多人的小屋都遭過洗劫,當地派出所統計過,去年一年社區的盜竊、搶奪、詐騙案就達228起。
社區警務隊鄒隊長說:“小區分東、西、中三片,路面裝有80個攝像頭,但小區北面與老滬杭鐵路一河之隔,屬于治安死角,是偷盜案件最集中的區域。年初,我們就選擇了河邊的30戶人家裝智能門禁系統。”
小區東區152號是葉阿姨的家,她家三至四層是10間出租房。平時,房東從正面進出,租客從后門樓道上下,門禁系統就裝在后門,租客一刷卡就能進門,如果沒帶卡,只要通過呼叫器報出身份證號核對,社區人員在后臺為租客開門。
“自從裝了門禁系統,后門的樓梯安靜多了,平時,送外賣、送快遞、塞小廣告的人上不去了,樓道里也干凈整潔不少。”葉阿姨說,門禁系統是政府出錢給我們裝的,租客要先填出租房屋登記卡,再帶身份證到社區辦卡,還要交50元押金,雖然麻煩了點,但大家都很支持。
在社區人員帶領下,記者也參觀了還沒裝門禁的幾家人,發現樓道里滿是牛皮癬小廣告,遠沒有葉阿姨家的樓道干凈。當然,最重要的是,自打裝了門禁,這30戶人家的發案率是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