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搶占全球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制高點

作者:項崢
來源:上海證券報
日期:2013-06-26 09:15:08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是依賴于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和廣泛的普及面;二是重視產品創新與客戶體驗;三是政策面支持有利于形成寬松的發展環境;四是網上交易安全性是最主要制約因素

  作為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元素的完美結合,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蓬勃發展,發展勢頭喜人。為更好地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有必要對國際上互聯網金融的歷史、現狀、特點及趨勢進行研究,比較國際上主要監管模式,以更好地規范和引導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并在全球金融市場競爭中奪取領先地位。

  互聯網金融發展歷史溯源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及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開始應運而生。1971年,美國創立Nasdap系統,標志著網絡金融這一全新的經營方式從構想開始進入實際運營。1995年10月18日,美國誕生了全球第一家純網絡銀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B ,Seurity First Bank),標志著金融業新革命的崛起。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上世紀末曾經預言,“傳統商業銀行將是要在21世紀滅絕的一群恐龍”。雖然他的預言是否正在實現,還不得而知,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勢不可擋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各主要金融機構紛紛采納互聯網技術,推出網上銀行業務。調查顯示,1997年至2000年間,美國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項目上的投資每年以36%的速度遞增。雖然歐洲互聯網金融發展滯后于美國,但政府與金融機構意識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性。歐盟提出了E-歐洲概念,各國也均制定了明確的網絡化進程。

  國際上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主要構成

  目前,互聯網金融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興起與發展,主要涉及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上保險、網上期貨、網上支付和網上結算等金融業務。

  一是網上銀行業務發展日漸成熟。由于網上銀行成本低、服務快捷,發達國家85%的銀行已開始網絡金融服務業務,花旗、匯豐、櫻花等全球大型銀行集團都有自己的網絡金融部門。

  除傳統金融機構推出的網上銀行業務外,美國還出現了專門從事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公司,SFB、Telebanc、Net.B@nk等。1999年Telebanc有32億美元總資產,存款額超過16億美元,客戶超過8萬。上市的Net.B@nk總資產3.8億美元,總市值7.2億美元,擁有4萬多客戶。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愛爾蘭互聯網銀行第一集團正式簽約,組建業務范圍覆蓋全球的第一家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Uno First Group。

  二是網上證券業務十分活躍。美林證券成立了網上投資銀行,以大大低于傳統經紀公司的價格推出網上股票交易服務。新加坡與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通過聯網,實現了上市股票相互交易,而香港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洲一些交易所也借助網絡實現一天24小時的證券交易。

  三是網上保險業穩步發展。美國國民第一證券銀行首創通過互聯網銷售保單業務?,F美國已有50%的網絡用戶,通過互聯網查詢機動車輛保險費率,有30%的用戶傾向于網上投訴。英國于2000年建立“屏幕交易”網站,提供7家本地保險商的汽車和旅游產品,用戶數量以年均7%的速度遞增。

  四是網上支付活躍,電子貨幣、信用卡等電子支付產品得到廣泛應用。英國西斯敏銀行1995年開發了智能卡為基礎的MODEEX電子貨幣系統。據JUPIRER通信公司統計,2000年,美國互聯網商業營業額為73億美元,其中一半由電子貨幣、智能卡等支付。日本櫻花銀行與24小時連鎖方便店Am-Pm在日本聯合率先推出了“方便店銀行”。日本興業銀行、富士銀行和第一勸業銀行聯合組建了“瑞穗金融集團”,聯合電通公司等61家企業,共同構建一種名為Em-Town的聯合網上商店,向顧客提供存款和購物貸款結算等銀行業務。

  當前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出現的新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目前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發展趨勢。

  一是p2p貸款公司的興起。

  2007年成立的美國Lending 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經促成會員間貸款6.9億美元,利息收入約0.6億美元。近年來P2P在線融資模式風靡英國。2010年創立的英國Funding Circle公司為小企業提供1—3年期的授信服務,并將企業融資項目打包在網上承銷,邀請投資者認購;投資者選擇認購份額和借款利率,公司負責在兩周內募集齊資金。Fundingstore.com則是一家在線資金互助社,已在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主要特色在于能讓貸款方方便瀏覽其注冊會員(即需要貸款的公司)財務報表。

  二是眾籌融資從概念到實際經營。

  眾籌,就是集中大家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是近年來國外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雖然Kickstarter不是最早以眾籌概念出現的網站,但卻是最先做成的一家,曾被時代周刊評為最佳發明和最佳網站,進而成為“眾籌”模式代名詞。

  三是移動支付發展迅猛。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

  國際上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監管

  互聯網金融依托于全球化信息網絡,全天候運作,具備產銷直接聯系和虛擬金融活動兩大特性。除存在傳統金融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利率風險外,還可能因為信息技術投資失敗導致系統風險。由于金融服務虛擬化特點,可能無法鑒別客戶真實身份,難以真實評價金融服務質量,引發系列風險。比如,低服務質量金融機構將高質量金融機構擠出互聯網金融市場,形成類似二手貨市場的“檸檬效應”。

  同時,互聯網金融交易無紙化操作特點,不僅使得監管當局無憑證可查,而且也難以收集相關資料,以備進一步監管審查。在技術層面,網絡金融交易電子記錄修改可不留任何痕跡,交易確認過程復雜。傳統準入管理的監管制度在互聯網金融下面臨巨大挑戰,監管當局歷來沿用的注冊管理制度較難實施,互聯網金融投資者可注冊一家,也可通過多個網絡終端,可以獲得多家銀行業務或多家銀行分理網絡的服務效果。

  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風險監管日趨復雜化,不僅要參照傳統監管標準來實施一般性的風險監管,而且還要根據虛擬金融活動的特點,進行網絡技術安全性和網絡交易安全管理的監管,確保網絡交易身份真實、交易資料保密和交易過程安全,網絡主機系統和數據庫安全可靠,保護金融消費權益。

  總體看,互聯網金融監管正在摸索階段。巴塞爾委員會對網絡銀行監管制度進行過研究,但還沒有形成較為系統和完整的監管制度。許多國家監管當局對互聯網金融監管采取相當謹慎態度,主要涉及法律定義、監管政策實施、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

  一是法律定義。

  1998年,巴塞爾委員會將網絡銀行定義為:是指通過電子通道,提供零售與小額產品和服務的銀行,這些產品包括存貸、賬戶管理、金融顧問、電子賬務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諸如電子貨幣等電子支付產品與服務。1999年,歐洲銀行標準委員會將網絡銀行定義為:那些利用網絡為通過使用計算機、網絡電視、機頂盒及其他一些個人數字設備連接上網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提供銀行產品服務的銀行。

  1999年,美國貨幣監理署將網絡銀行定義為:是指一些系統,利用這些系統,銀行客戶通過個人電腦,或其他智能化裝置,進入銀行賬戶,獲得一般銀行產品和服務信息。目前,被全球金融市場統一接受的互聯網金融嚴格法律定義還沒有出現。

  二是監管政策實施。

  互聯網金融監管主要涉及傳統金融業監管層面的一些要求,如反洗錢、反欺詐等,主要是身份識別問題。美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已經明文規定數字簽名與手寫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約束力。大多數國家都對設立或提供互聯網金融有明確要求,需要申報批準。監管當局主要考慮注冊資本、申請銀行的規模、技術協議安全審查報告、辦公場所與網絡設備標準、風險揭示與處置規劃、業務范圍與計劃、交易記錄保存方式與反洗錢、責任界定與處置措施等。

  三是金融消費權益保護。

  主要涉及互聯網金融服務價格,確保金融服務信息披露、提示和傳遞符合監管標準,并符合法律要求,督促金融機構保證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賬戶信息的安全,保護客戶隱私,確定糾紛的處理與解決規則。

  此外,還形成了美、歐兩種代表性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美國監管當局采取審慎寬松政策,主要通過補充新的法律、法規使原有的監管規則適應網絡電子環境,因而在監管政策、執照申請、金融消費保護等方面,與傳統監管要求比較相似。歐洲監管當局采取審慎戰略為核心的聯合監管政策,致力于提供一個清晰、透明的法律環境,并堅持適度審慎和保護消費者的原則。

  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國際經驗借鑒

  梳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驗,可以發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一是依賴于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和廣泛的普及面。

  美國互聯網金融最為發達,主要是因為美國互聯網最為普及。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和日本,年增長率達10-15%。北美互聯網普及率最到,為78.6%,而亞洲為26.2%。美國網絡軟件業發達,也促進美國網上銀行業務的興起,據國際數據公司統計,2000年美國因特網上的銀行應用軟件占整個美國銀行的應用軟件市場的2/3。

  二是重視產品創新與客戶體驗。

  在信息時代崛起的直接互聯網金融機構,大力開發網絡金融技術,重視金融產品創新和客戶體驗,得到了較快發展。德國的Entrium是一家完全意義上的網絡銀行,沒有營業網點,沒有分支機構,員工共計370人,依靠電話和因特網,客戶達到了77萬。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將呈現高安全性、服務多樣化、市場多端融合的趨勢,服務尤其網上客戶體驗將成為競爭焦點,那些關注客戶需求細節,并懂得提供良好網上體驗、服務更加人性的金融機構將得到更多市場發展機會。

  三是政策面支持有利于形成寬松的發展環境。

  美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超前于歐洲,監管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上,美國主要是通過補充新的監管法律法規,使原有的金融監管規則適應網絡金融要求,對網絡金融的監管采取謹慎寬松的政策,這使得網絡金融市場準入的門檻很低,現有金融機構可直接進行網絡金融業務。而歐洲采取獨立方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專門監管,堅持適度審慎的監管原則。

  四是網上交易安全性是最主要制約因素。

  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有關服務資料保密及安全性是最關鍵問題,往往成為制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較普遍使用的保安技術包括不同的防火墻技術、SSL保安、128bits加密技術、萬事達卡及VISA卡于1997年底成立的SET雙重數碼核對保安標準,以及其他電子認證技術等等。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