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鵬:追溯系統已成為農業和食品安全基石
以IT技術為支撐的追溯系統已成為農業及食品行業保證安全的基石,包括佳沃在內,農業及科技企業都在讓生產變得更透明。RFID等技術也讓農產品有了“身份證”,消費者用智能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輕松地了解入口的每顆藍莓、每盒鮮奶、每粒大米的前世今生。
安全追溯讓粗放、無序的農業可控、高效。它改變了農業的流程管理,更是改變了農業的思維方式。
再見陳紹鵬,他名片上的職位已變為“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佳沃集團總裁”,“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已成為逝去的記憶,但西北漢子的笑聲依然豪爽。
2011年10月,經過千挑萬選,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把聯想控股農業領軍權杖交給了陳紹鵬。“搭班子、定制度、帶隊伍”,一年半之后,陳紹鵬帶著“佳沃”及第一款產品——藍莓前來交卷。
陳紹鵬無疑是一個墾荒者:他所在的聯想集團是個已在全球化上日臻成熟的IT企業,成立近30年與農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雖然出生在甘肅農村,但18歲來北京上大學后,陳紹鵬就基本與田間地頭絕緣。
不過,傳統農業正因為IT信息技術而發生巨大改變,從佳沃的品牌標識就能反映這一點:廣袤肥沃的原野大地和普照大地的太陽形成了一個指紋符號,代表了佳沃對品質的承諾,更折射出佳沃的科技基因。
昔日聯想集團的“少帥”用“幸福、興奮、幸運”總結了自己新的職業生涯,陳紹鵬強調:“很幸運,接觸農業后我深刻體會到,農業與IT高度關聯,比如佳沃的全程可追溯系統就讓IT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全程可追溯系統”是佳沃“三全戰略”最重要的一部分。全程可追溯系統從選育、種植開始,到采摘、篩選、品控再到物流、終端等產業鏈,每個環節都進行有效的運營和管控。
事實上,以IT技術為支撐的追溯系統已成為農業及食品行業保證安全的基石,包括佳沃在內,農業及科技企業都在讓生產變得更透明。RFID等技術也讓農產品(000061,股吧)有了“身份證”,消費者用智能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輕松地了解入口的每顆藍莓、每盒鮮奶、每粒大米的前世今生。
科技融入農業后,業界所關注的食品安全、產業鏈粗放低效等問題正逐漸迎刃而解。而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的發展,“安全看得見”將不僅僅是企業的噱頭。
當中國農業遇見IT
被任命為聯想控股農業板塊負責人之后,“門外漢”陳紹鵬帶領團隊開始了長期的赴海外考察和學習之旅。
陳紹鵬回憶,2012年4月,他與佳沃其他管理層在南美智利前后跑了一千公里,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現代農業以及IT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智利農業企業用衛星遙感技術管理農場,衛星每天傳一張圖,從圖上就可以看到哪個地塊長得好哪個地塊長得不好;用GPS定位給種植物噴灑藥物的車,即便在上千畝的林間穿梭,藥物均勻不均勻都可以知道。”陳紹鵬感嘆。
回國后的陳紹鵬徹夜難眠,在智利的所見所聞讓他對農業與IT技術的結合有了初步構想——利用此前職業生涯的積累,特別是對IT的深入理解,讓佳沃成為不一樣的中國農業企業。而安全是目前農業和食品的重中之重,構建全程可追溯系統必不可少。
“全程可追溯系統,其實是把工業的管理思想轉移到農業。”佳沃常務副總裁湯捷表示,“在工業上,從來料開始,所有的物料都有編碼,最后合成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包含了生產及物流等環節所有的一切信息,而且每個環節是可管理的。”
和陳紹鵬一樣,湯捷也是被柳傳志點將加入佳沃的一員名將。此前,他曾任聯想集團副總裁,被公認是聯想集團新生代高管中最耀眼的新星。來到佳沃后,用湯捷自己的話說,“把自己職業生涯的路徑全賭進去了”。
用工業的管理思想武裝農業,看似簡單和美好,但操作起來的困難遠遠大于在工業上的應用。
湯捷總結了一年以來的“務農”經驗:“農業和食品的安全之所以遇到這么大的挑戰,主要由中國農業的特征所決定。中國的農業仍然是小作坊農業、小戶農業,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生產不具備積聚性。”
“以我熟悉的電腦產業為例,一個廠房,物料來了,裝到庫里,進行組合,庫里每個環節都是可觀察、可管理的。但農業的作業場所是廣布性的,流程也更漫長。”湯捷介紹。
此外,全程可追溯系統需要比較高的投入,僅有幾畝土地的小戶農民無法自發完成這項工作,即便是種植大戶或企業化家庭農場,經濟效益因素依然不能支持其大規模投入,尤其是后續的管理成本。
據透露,包括這套系統在內,財大氣粗的佳沃已花掉了10億元。柳傳志甚至還專門給陳紹鵬送上了定心丸:“投資農業要穩。我們不急著掙錢,投10億、20億不著急。”
東方艾格農業市場咨詢公司分析師陳渝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中國的農業仍然還比較傳統、分散,未能形成規模。以乳業為例,目前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奶牛是個體戶養殖,大多數乳企采用分散飼養。
而且,與先進國家的農業的先進的結構相比較,中國農業整個的產業鏈比較的粗放,上中下游各環節的銜接脫節,整個的效率比較低。中國農業的特點的確給標準化的IT等技術的介入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追溯是種管理思想
“我來做個演示吧!”陳紹鵬掏出手機,打開一個掃描軟件,對準一盒藍莓包裝盒上的二維碼,佳沃全程可追溯系統的界面馬上出現。
這個界面包含五個模塊:生產基地、加工工廠、監測信息、物流運輸及銷售信息。消費者可以看到這盒藍莓生產流通環節的信息。“信息細致到了土壤和水的檢測、農殘指標,還有加工工廠具體的地址、生產人員等。”陳紹鵬強調。
所有這些信息由強大的后臺系統支撐,涵蓋了生命周期的所有環節,包括灌溉,修建,授粉,降雨量等。
除了消費端,佳沃的全程可追溯系統還包括企業內部系統。陳紹鵬繼續演示內部系統:“想知道一個子基地施了什么肥料,直接從后臺點擊該基地,系統馬上就會顯示肥料類型、每株的施肥量及施肥負責人的信息等。”
佳沃藍莓的全程可追溯系統涉及到158個環節、超過300人次、產生3100個字段信息量。由此可見,農業的全程可追溯系統操作步驟多,而且是各自操作,不像工廠流水線管理。
“IT系統誰都能做,技術其實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管理和團隊的執行力,比如流程怎么最后責任到每個人、每個環節。”陳紹鵬強調,“像全程可追溯這樣的IT技術運用到農業,主要體現在管理效率上的提升、管理體系的健全。”
湯捷對此深有感觸:“以全程可追溯系統中的土壤和水分采集器為例。每50畝為單位安裝一個采集器,萬畝地需要200個采集器。但如何管理及維護這些采集器呢?最終還得靠人!”
“萬畝農地不僅面積龐大,地勢和氣候條件也相當復雜,作業條件枯燥、艱苦,這就需要實際操作人員要有非常強的責任心,而且必須要有檢查的方法,保證他們認真履行職責。只有管理到位了,才能夠優化技術。”
所以,在湯捷看來,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思維現代化,全程可追溯系統改變的也將是傳統農業的思維方式,目的是培養從業人員在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標準化和流程化等習慣。
神州數碼承建了蘇州肉菜流通追溯系統,該公司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戰略本部政企服務事業部項目總監翁磊對“思維”一說頗為認同:“在未上肉菜流通追溯系統之前,豬肉批發交易平臺非常混亂,交易雙方根本沒時間查看從屠宰場運來的豬肉的質量。但這個系統上線后,生豬來自哪個養殖場、出自哪個屠宰場一目了然,杜絕了病死豬肉、注水豬肉。”
“不過,在這個系統上線初期,各環節所涉及人員的確不適應這種改變,也有不少抱怨。”翁磊坦言,“運行一兩個月后即將進入春節前的交易旺季,為提高效率,相關部門打算暫停該系統,但經營戶和批發商等多方都則呼吁不需暫停,因為他們已習慣這套系統,這套系統也的確給各方帶來了便利和透明。
蘇州肉菜流通追溯系統采用了RFID等技術,通過平臺和應用追溯食品來源,消費者所采購的每塊豬肉,都能通過安放在市場上的溯源機或專門的網站查詢到喂養信息、屠宰信息及流通信息。一旦肉菜有問題,馬上就能得知是哪個環節的問題,企業或政府也能迅速反應,采取措施進行召回或整治等。
這場改變到底多大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用近200字篇幅對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明確諸多要求,如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
聯想控股、神州數碼等本土科技企業已著力參與到農業的安全追溯領域,外資科技企業也把其本國的成熟經驗帶到了中國,它們正加快走進田間地頭,確保消費者餐桌上的食物安全、可靠,NEC就是其中一員。
生鮮產品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冷鏈物流,但由于設施不足,無法保證冷鏈物流的全程溫度控制,產品質量難以保障,容易出現食品安全隱患。如何監控運輸溫度保證食品安全一直是冷鏈物流的一道難題。
NEC啟動了使用RFID溫度標簽和GPRS溫度監控設備在冷鏈運用的解決方案:將RFID溫度監測標簽放入產品包裝或貨箱中,產品的溫度變化就開始記錄在RFID標簽中,通過不同的通信方式上傳至數據中心直到客戶收到產品,客戶及相關單位通過數據中心的查詢系統獲得產品的溫度記錄。
“冷鏈運輸普遍存在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從業人員意識不夠高等問題,實時監管成為很重要和有效的一種手段。”NEC中國物聯網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李華介紹,“NEC將長期關注農業信息化帶來的機會,安全溯源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陳渝表示,大量的國內外科技企業進入農業有其天然的優勢,這些企業聚集了大量的現代農業急需的技術和人才,在流程管控上也擁有成熟的經驗。科技企業的進入,讓農業,特別是安全管理更加規范和高效。
網易養豬、聯想控股種水果、九城建有機農場,近些年農業里的確出現越來越多的IT角色,他們正在用IT技術、IT思維、IT經營理念來推動農業發展,所建的示范基地不僅可復制從而加速農業的企業化及規模化,還能用現代企業的模式管理農業,提供安全的產品。
正如柳傳志當初在任命陳紹鵬所說:“曾有人質疑為什么我會選個做IT的人做農業?我們深刻思考過,認為選養殖業、養豬、水果專家都不合適,因為現代農業不僅僅是種植和養殖,還有運輸、管理等諸多領域,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正懂得現代企業管理的帶頭人。”
安全3.0時代之后
如今,隨著IT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用智能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輕松知道購買的食品是怎么來的,在這種技術之前,如何獲得這些信息?
翁磊表示:“以往農產品或食品的流程管理基本靠筆和紙,非常原始。這種方式不可靠,也不利于保存,管理環節薄弱,既不便于獲得信息,在出現問題時也難以追責。”
愛創科技為伊利、雪花啤酒等食品企業長期提供產品質量追溯解決方案,該公司產品研發總監鐘銓把食品安全總結為以下幾個階段:以物理辨識為主1.0階段,即通過對產品的成色、外觀等肉眼識別,這種方式對識別者的專業要求相當高;以電碼技術為代表2.0階段,產品的包裝會有噴碼,消費者撥打企業提供的電話,驗證產品的真偽,這種方式交互性較弱;通過RFID、二維碼及移動互聯等新技術讓安全追溯就在你我他身邊的3.0階段。”
“安全3.0階段有兩個特點,那就是便利性和互動性。”鐘銓繼續總結,“不僅消費者可以方便快速地獲得食品安全信息,企業還能夠獲得消費者的反饋,這些反饋數據也將成為企業研發、營銷等的重要數據來源。”
鐘銓認為,安全追溯正處于3.0向4.0過度的階段。
“安全4.0階段,并不一定是因為一種新技術而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和突破,而在于結合現有IT技術,在移動互聯應用上進行創新和突破,讓產業鏈上各環節的流程越來越規范。”
湯捷認為,大數據、云計算都將會在追溯領域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此外,依靠新技術對土壤進行改良,利用新的技術應用防病蟲害,就能從源頭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減少甚至杜絕農殘及重金屬超標等事件的發生。
鐘銓提出了“G-B-C”理論——農業和食品的安全應該包含三個方面:政府(government)監管、企業和行業(business)的自律以及消費者(consumer)的參與。
對于農業安全的未來,湯捷感嘆道:“技術只是手段,即便科技再發展,也不可能人人都是農殘和重金屬檢測專家,不可能人人日常隨身攜帶一臺檢測儀,喝口水都要測一下。政府頒布并嚴格執行相關的法規法律、企業擔負起社會責任,才是解決農業及食品安全唯一的辦法。”
“相信有一天,消費者只要一看到產品上印有‘佳沃’兩個字,就會放心購買和食用。”湯捷的眼神落在了一盤藍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