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盒開放平臺看智能硬件未來
自去年的智能手機熱潮開始,"智能"設備從傳統的電子產品和PC中跳脫出來,自成一體,成為互聯網時代一個鮮明的標志。硬件設備智能化、物聯網的概念也是層出不窮。很多傳統硬件廠商紛紛開始嘗試智能設備與互聯網的結合。
縱觀2013上半年,智能電視產業不管從產品到銷售渠道再到終端消費者,都是一個爆炸式的增長方式。OTT產業競爭迅速形成白熱化趨勢,硬件廠商拼硬件和價格、互聯網企業拼品牌和內容、軟件提供商拼智能化和用戶體驗,占領更多的客廳仿佛在一瞬間變成了最炙手可熱的話題。
與此同時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智能產品(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等)猶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傳統的行業如物業、供電供水供暖企業、服務行業,還有與智能產品合作最緊密的芯片商、元器件、傳感器制造商甚至模具制造商等都在積極尋求這一行業搭界點。智能設備產品創新速度之快以及市場接受度之大都讓人看到了又一個產業的春天的到來---這一產業可以統稱為互聯網與傳統硬件結合的產業。
雖然進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探索對于硬件廠商來說已經是一不了不起的跨越,但長期作為硬件提供商,對互聯網思維邏輯的理解以及內化程度還是直接影響了其互聯網化的進程。看目前國內外物聯網主流產品便可知一二。目前智能家居產品主要思路還是局限在自己的一個封閉系統之內,沉醉于自己"完備"的整套系統產品或解決方案。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健康醫療設備等也是同樣的"閉關鎖國",數據同步到自己的App中并上傳保存到封閉的"云端"(與大數據基本不相干)。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部分是平臺開放、數據共享以及合作共贏,而智能設備企業最起碼具備了這些基本要素才有可能逐步"互聯網化"!
如何跳出傳統思維邏輯,成功轉型是一個需要思考并不斷摸索的過程。微盒從軟硬件結合角度搭建起的開放平臺可謂是對互聯網化的一次很好的探索。完全開放硬件協議接口、軟件接口和產品形態,把商業模式從具體形態的電子產品制造商轉變為解決方案運營平臺。整合幾乎所有形態的與智能產業相關聯的企業進行完全開放式的合作模式。
當然目前一些行業巨頭(如京東、小米等)也在進行相關方面的嘗試,京東inside芯片直入家電產品、小米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等同樣令人期待,但是如果通訊協議被一些"大佬"壟斷和綁架,也就變成了另一種方式的"封閉",這樣沒有了開放與自由發展的模式絕不是各廠商想要的模式,也不是行業和互聯網化發展滿意的結果。
微盒的開發者大會于今天在南京成功舉辦。微盒開放平臺宣布正式落成,微盒相關合作開發者和設備提供商也坐在一起共同探討了智能設備的未來出路。會議上也一再提起開放的重要性,微盒的開放平臺白皮書就以"開放改變未來"主題,圍繞"為何開放?"、"如何開放?"以及開放之后的綻放!"展開對于開放的深得探討。100本"白皮書"也是在短短20秒之內就一搶而空!
被譽為"微盒之父"的范金鵬先生分享了關于中小型創業公司的三個"法寶":1、找到消費者的痛點;2、抱團兒作戰;3、抱爹。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抱到一個好干爹,所以靠自己的同時還是開放思想,與其他企業抱成一團共同發展!
會上微盒與愛家TV達成了戰略合作,愛家TV微盒應用平臺正式上線,今后微盒的用戶通過愛家TV提供的store就可以下載所需的應用了。
中小型智能硬件廠商及運營商這種抱團合作、相互開放的互聯網化發展模式是否能夠持續的走下去并健康的發展?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