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大資金投資給力經濟市場
一季度是計算行業的傳統淡季,70多家計算機公司的2013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2.5%左右,但是涉足智慧城市的相關公司業績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0家涉足智慧城市公司預計一季度凈利潤增長30%-50%。銀江股份預計一季度凈利潤1747萬元-2183.75萬元,同比增20%-50%,而增長主要原因是新增合同較多,履行情況也較好。由于智慧城市大熱,主營數字城管的數字政通2012年的訂單增加了80%,實現營業收入22197.7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34%;凈利潤722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09%。即便在一季度政府招標淡季,公司也預計一季度的凈利潤為290萬元-32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15%-45.83%。
作為新興產業,智慧城市是典型政策驅動行業,政府對該領域的資金扶持也是不遺余力。繼國開行提供不低于800億元的投融資額度后,近日,又有兩家商業銀行作出承諾,表示將提供不低于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另有其他投資機構也在4月初簽訂了2000億元的投資額度。業內粗略估計,相關投資或將超過4400億元。
與此同時,住建部也將于近期公布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第二批試點城市數量約為50個,首批為90個。如此測算,僅今年啟動智慧城市的數量就達到140個。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經超過300個城市提出智慧城市概念,行業樂觀預期行業可產生2萬億元的產業規模。
將智慧城市的投資機會細分,又可分為醫療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智能交通及平安城市等。由于關系民生,同時又能充分滿足政府執政管理的需求,投入在未來能夠看到較為清晰的回收模式,所以這些項目在智慧城市的投資占比較重。
以醫療信息化為例,根據健康中國2020規劃,“十二五”期間投入在800-1200億之間。其中醫院信息化占比在50%左右;區域醫療占比在35%左右;公共衛生(疾控)及社區健康服務占比在15%左右。
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的投入則更大,十二五期間,整體智能交通規模在2400-2800億之間。中國安防行業的“十二五”規劃指出,2013-2015年的投入規模約為3500億左右。
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前期為搭建系統及平臺為主。這部分的投資較大,但對軟件行業的利潤貢獻較小,只有在部署具體應用以及后期升級維護中,相關公司收益則更為明顯。這也意味著,去年及今年智慧城市剛剛啟動不久,行業內的公司業績難有爆發性增長。
不過,也需注意訂單延遲以及投資額不達預期的風險。目前投資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除了財政資金支持外,地方需要提供配套資金。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值得關注,實際投入額度可能跟預期有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