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IT服務行業隱形冠軍 航天信息上市十年再造中國夢
銷售收入從10億元到145億元,利潤從1.8億元到16億元,航天信息上市的十年是實現跨越的十年。在金稅、金盾、金卡等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中,在食品安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航天信息在推動我國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在逐步成就其產業報國的中國夢。
400多年前,德國某小鎮里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伯爵,他將自己收入的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臺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花上幾個小時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里,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小發明迷住了,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他的城堡里做門客,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鎮子上的人對伯爵收養這樣一個怪人很不理解,紛紛責怪說:我們飽受饑餓和瘟疫之苦,他卻鼓搗這些爛七八糟的東西。伯爵不以為然,堅信“終有一天會有回報的”。果不其然,數年之后,這個怪人發明了顯微鏡。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醫學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世界上施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傳染性疾病得以診治。
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Marshall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ErnstStuhlinger博士講給贊比亞MaryJucunda修女的故事。因為1970年的時候,MaryJucunda修女向ErnstStuhlinger博士質疑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你怎么能舍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ErnstStuhlinger博士以這個故事開篇,以“為什么要探索宇宙”為題回答了MaryJucunda修女的質疑,并講述了人造地球衛星對食物生產和發放等關鍵問題的改善,以及太空探索對人類視野的拓寬。
20多年后,類似的故事發生在中國。1994年,我國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稅制改革,之后,虛開、代開、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經濟犯罪案例不斷出現。為助力國家有效遏制和打擊此類犯罪行為,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前身)主動請纓,提出用航天高科技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研發和推廣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于是,“金稅工程”試點工作于1994年3月底啟動。2000年11月1日,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控股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此而成立。
如同飽受瘟疫之苦而專心研究顯微鏡的怪人,如同深知饑餓困擾而重金投向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羽翼尚未豐滿、現代企業制度的雛形遠沒顯現的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人已經開始探索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原本致力于防偽稅控系統的航天信息,卻承載起為國家宏觀經濟分析和決策提供豐富、實用數據的使命。原本專注于稅務信息化的航天信息,卻承擔起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應急工程等社會綜合管理平臺服務的責任。同樣,原本秉持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航天信息,無意中探索出了一個軍民結合、主營業務與社會責任融合、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模式。
“只知金稅卡,不知航天信息”
1994年稅制改革之初,以“科技+管理”為思路的金稅工程,其宗旨就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增值稅監管體系。金稅工程一期確立了建立增值稅交叉稽核系統和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的目標,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攜航天高科技手段,主導了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的研制研發推廣工作。
伴隨著金稅工程一期、二期的推進,防偽稅控系統從三市試點開始,經歷了百萬元版和十萬元版,并逐步覆蓋到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截止到2012年12月,航天信息“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用戶已達到360萬,并保持著每年30余萬戶的增長態勢。期間,航天信息還全程參與了“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的編制,研制開發了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服務器系統和專用稅控密碼機。2009年啟動的漢字防偽系統研發,實現了三個國內首創——多聯發票針打二維碼、掃描儀掃描還原二維碼和針打發票中英文混排商品信息的高速高準確率識別等,相關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不可否認,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的研發和推廣孕育了航天信息成立的“種子”,也孕育了航天信息以技術見長的品牌底蘊。正是這個以技術見長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啟了我國稅務信息化、自動化、集約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發展。
金稅工程三期啟動之后,我國稅務信息化走向了“一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的新階段。構建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逐步實現數據信息在總局和省局集中“兩級處理”;應用內容逐步覆蓋所有稅種,覆蓋所有工作環節,覆蓋國、地稅局,并與有關部門聯網;通過業務的重組、優化和規范,逐步形成一個以征管業務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決策支持在內的四大子系統的應用軟件等建設目標,為以技術見長、專注于金稅領域的航天信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與此同時,航天信息的技術服務業務已從稅務拓展到了公安、交通、金融、智能卡及信息安全等相關行業。例如自2004年12月起,航天信息就曾作為全國第二代身份證定點生產單位之一,為公安部門提供了居民二代身份證上億張。
“只知金稅卡,不知航天信息”的品牌形象伴隨航天信息走過了很長時間,這不僅不能適應金稅工程三期的要求,也與航天信息作為“稅務信息化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不相匹配,更無法滿足航天信息拓展信息安全及社會綜合管理服務的愿景。于是,航天信息在2005年啟動了品牌推廣工作,致力于實現從一家技術公司向技術驅動、品牌化發展的新公司轉變,從稅務信息化提供商向全面信息化專家、相關多元化戰略的轉變。
如今,航天信息已經形成了以信息安全技術、多媒體終端技術、AOS軟件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五大核心技術,以金稅、企業信息化、行業信息化、物聯網、代理分銷及新興產業等六大產業為支柱的多元化發展戰略,為全面走向以客戶為導向、建立國際一流IT產業集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安全“中國芯”
信息安全在航天信息的技術和業務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芯片,不僅可以讓航天信息主導的各類信息化項目高枕無憂,更為國家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做出了貢獻。
在密碼算法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航天信息早在2006年就曾參與到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應用技術體系研究總體工作組的研發工作中,并成為總體組的副組長單位、數字電視密碼應用技術體系研究專項工作組的組長單位,以及電子交易、RFID、可信計算、物聯網密碼應用技術體系研究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在積極推進國產密碼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航天信息已經成功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金融領域,航天信息不僅參與編制了“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國產密碼應用技術規范”,進行了相關關鍵產品的研制,還申請并參與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一代電子支付服務體系構建及應用示范”和國家發改委“金融IC卡國產密碼應用示范”等項目。此外,航天信息還聯合相關單位與中國人民銀行對接,將“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國產密碼應用技術規范”納入到中國人民銀行最新修訂頒布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PBOC3.0)”中,明確了國產密碼算法在金融領域的推廣使用。
在數字電視領域,航天信息完成了產業調研、密碼解決方案設計等基礎研究工作,形成了“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密碼應用解決方案”、“三網融合商用密碼應用總體規劃”、“手機電視密碼應用解決方案”等一系列密碼應用解決方案,并積極做好了國產密碼產業化應用準備工作,編制形成了“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密碼應用技術規范”,進行了相關關鍵產品的研制和應用示范,推動了數字電視領域密碼算法的國產化進程。

{$page$}
接地氣的物聯網技術
從20年前開始護航“金稅工程”,到近年利用新一代RFID技術突破各類物聯網應用,航天信息一直肩負著守護國家“大安全”的使命。近年來,為了助力我國各領域信息化發展,航天信息針對信息化技術積極探索,廣泛論證,通過糧食物流、食品溯源、智慧交通等國家重大信息化項目的建設,有效促進了航天信息物聯網技術的順利落地。
在糧食物流領域,航天信息研發的糧食流通信息化解決方案已經在江蘇、內蒙、河南等地成功應用。這套方案集成了物聯網、自動化、智能圖像、北斗導航、在線快速檢測以及遙感等多項技術,實現了對糧食從收購、倉儲、運輸、加工到成品糧流通的全程監管,實現了國家糧食安全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守衛“天下糧倉”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1年11月,國家糧食局、江蘇省糧食局、航天信息在深圳高交會上簽訂三方框架合作協議,由航天信息作為江蘇省數字糧庫工程建設的總集成商,進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示范和推廣,推動糧食流通轉型升級。目前,江蘇省已經完成了十幾個數字糧庫系統的建設,到2013年底將累計完成并啟動30個左右的數字糧庫系統建設。
在食品溯源方面,航天信息研發的城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系統,利用先進的物聯網、信息管理、數據分析及展示以及移動辦公等技術,從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入手,有機整合了城市現有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化基礎,成功打造了“數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大概念、大平臺為保衛各地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而2008奧運會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統、青島市食品藥品網格化安全監管系統及北京口岸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管理系統等一個個成功案例的出現,更為切實保障各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方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如今,航天信息食品藥品溯源系統已經在遼寧省錦州市、本溪市、遼陽市、朝陽市、撫順市等多個省市成功推廣應用,為保障當地百姓的健康生活發揮出了重大作用。
與業務融合的大數據
大數據重在價值,關鍵是與業務融合。作為金稅工程、金盾工程、金卡工程等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電子政務領域的領軍企業,不僅借防偽加密、身份識別、人像對比、指紋識別等應用技術,捕捉著大數據的價值,而且借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應急工程和社會綜合管理等應用項目,將大數據洞察、決策和行動融合于民生服務的具體業務之中。
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并不局限于智能交通收費系統和ETC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管理系統,而在于多義性路徑識別,以及基于大數據的不同路段各個業主方利益的科學分配。目前,航天信息多義性路徑識別解決方案已在浙江、四川等省得到成功應用,成功解決了各個業主方利益分配缺乏詳實數據的難題。
如果說高速公路是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話,城市道路就是典型的非結構化了。如果說智能交通還算是一個簡單系統的話,智慧城市是地道的復雜性系統。航天信息沒有被非結構化嚇到,沒有被復雜性系統難住,其從服務于管理部門入手,從解決民生問題出發,作為總集成商,實施了福建省泉州市的城市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統,將市民的衣食住行用等融入到“數字城市”系統之中,將全面城市管理融合到“數字泉州”服務之中。
比智慧城市更為復雜的是應用工程和社會綜合管理。應急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的動員能力,體現著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水平。因為應急平臺建設需要攻克信息匯集、整合、共享、分析展現和快速決策等多項難題。航天信息以公共安全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模型化、可視化預案技術為支撐,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應急應用平臺、指揮調度平臺、安全支撐平臺和大量行業綜合應急解決方案。
應急工程是一個新興行業,也是航天信息從小數據的、消極的社會治理服務走向大數據的、積極的社會管理服務轉變的重點行業。因為應急工程為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提供了預警平臺。更進一步,航天信息自主研發出社會綜合管理平臺系列產品,推出了“基礎警務管理平臺”、“社會信息管理平臺”、“治安信息研判平臺”等多項服務。從防偽稅控到社會管理的美好藍圖,已經在航天信息人的眼前展開。
“航天信息 信息中國”
在給MaryJucunda的回信中,ErnstStuhlinger特意附上了那張名叫“升起的地球”的照片,即1968年圣誕節那天阿波羅8號在環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球景象。在ErnstStuhlinger看來,太空項目所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中,這張照片也許是其中最可貴的一項。“它開闊了人類的視野,讓我們如此直觀地感受到,地球是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如此美麗而又珍貴的孤島,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開地球就是荒蕪陰冷的外太空。無論在此之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多么地有限,對于破壞生態平衡的嚴重后果的認識是多么地不充分。”
同樣,從分稅制改革到營改增,從金稅卡到稅務行業解決方案,航天信息以航天高科技的尖端、縝密解決了稅務征管的難題,被譽為新稅制的“生命線”和“殺手锏”。而從防偽稅控系統到稅務信息化,從全面信息化專家到涉足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應急工程、社會綜合治安的多元化,航天信息借助于信息技術,為國家宏觀經濟分析和決策提供了海量的數據,為社會管理提供著信息安全保障和數據挖掘支撐,為踐行“航天信息,信息中國”的社會使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日前,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決策,確立了“到2015年,使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的具體目標。
加快推進信息消費持續增長之際,恰逢航天信息“二次創業”之時。憑借防偽稅控20年的深厚經驗,憑借在社會管理領域的廣泛積累,以信息安全為核心的航天信息,必將為建設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進一步提高經營質量,穩步向“國際一流的IT產業集團”戰略目標邁進,肩負起“共和國長子”的責任和擔當,航天信息站在了歷史的新高度。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如何參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需要航天信息人肩負起共和國長子的責任和擔當,需要航天信息人一如既往地信心十足,一如既往地腳踏實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