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羊肉有了“電子身份證”
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嘎查,嘎查長巴雅爾圖告訴記者,作為全盟第一批試點單位,他們蘇木的羊今年都將戴上電子耳標,記錄從出生到餐桌的信息,羊肉一掃就追查出來龍去脈。
從今年開始,錫林郭勒盟開展羊肉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包括錫林浩特市在內的3個試點旗市年內將建立30萬只羔羊可追溯檔案,通過建立盟級追溯管理平臺,實現肉羊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費終端等全產業鏈的無縫監管,做到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統一打造“錫林郭勒羊肉”品牌,進軍高端市場,提高肉羊產業效益。
為調動養殖牧戶及生產加工企業參與羊肉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的積極性,錫林郭勒盟旗兩級財政按照每只佩戴電子耳標羊20元的標準落實工作經費,試點企業按胴體每公斤高于市場價1元收購佩戴耳標肉羊。預計3—5年內,盟旗兩級財政累計各補貼1億元。目前,盟本級已安排專項資金600萬元。
錫林郭勒盟是我國重要的綠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牧業年度肉類總產量25.7萬噸,其中羊肉11.7萬噸,羊的品種主要有烏珠穆沁羊和蘇尼特羊等地方優良品種,“烏珠穆沁”注冊成為中國馳名商標,“錫林郭勒羊肉”注冊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了保護和培育好“錫林郭勒羊肉”品牌,錫林郭勒盟決定利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羊肉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已被列入2013年工信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綠色農畜產品追溯體系試點項目。
根據試點方案,將建立“一個平臺、四個追溯環節”的網絡構架,包括建立盟綜合服務平臺,按照統一數據傳輸格式和接口規范,實現與國家、自治區追溯管理平臺和各追溯環節信息的互聯互通;采用無線射頻識別、IC卡、二維碼、條形碼作為基礎信息傳遞載體,在肉羊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費終端等四個環節建設追溯信息,并實現與綜合服務平臺及時有效連接。
同時,打造“錫林郭勒羊肉”品牌,包括制定“錫林郭勒羊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細則,嚴格申請受理程序;申報“錫林郭勒羊肉”地方標準、國家馳名商標;促進試點企業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升級,規范生產流程,做到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銷售;加快畜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整合重組一批加工企業,提高企業準入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