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空調頻頻亮相 市場前景看好
2013年9月23日,海信推出全球首臺互聯網智能空調。該空調改變了傳統物聯網空調的操作方式,不需要安裝APP軟件,解決了軟件兼容問題和操作平臺限制。
物聯網家電紛紛亮相
海信的物聯網空調并不是業內第一款,此前,美的、春蘭等企業均曾推出物聯網空調。
2013年8月,美的召開2014冷年空調新品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美的物聯網空調正式亮相。用戶通過專用的APP軟件,可以讓移動終端取代遙控器并實現遠程操控。據了解,這款APP軟件由浙江某公司開發,運行維護由阿里云負責,并可以進行固件升級。未來,美的還將嘗試其他家電產品,實現智能家居全覆蓋。
春蘭也于日前推出了物聯網變頻空調,可以通過網絡智能控制系統,用手機、計算機等終端設備隨時開、關空調和調節、監控其運行溫度與模式,實現對空調全面、實時的監測和控制。
海爾的物聯網空調推出較早,在2010年,海爾就已經開始研發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空調了。用戶在軟件市場下載空調遙控APP之后,就可以隨時使用手機發送短信息開啟空調,并且通過手機設定智能模式,空調還能自動判斷空氣質量,進行空氣的智能優化,將溫度、濕度等調節到最佳狀態。
而海信物聯網智能空調的不同之處在于無需下載APP,即可實現對空調的控制。也就是說,用戶通過微博認證,除了用手機,也可以在網頁端對空調進行操作。在智能空調對應的微博頁面上,不同用戶登錄將看到不同的內容。如果綁定了賬號,用戶可以看到所綁定空調的使用狀態、環境數據狀況以及舒適度排名,并可通過私信完成溫度調節等操作。此外,用戶能與海信空調的官方微博進行實時交流,解決出現的問題或提出建議。
物聯網家電仍處于發展初期
雖然多家家電企業推出了物聯網智能家電產品,但物聯網家電仍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家電市場規模2015年將擴大至150億美元。物聯網家電不僅僅只是把家電產品買回家那么簡單,事實上,其背后的資源體系是非常龐大的。對于整個城市來說,必須有一個巨大的數據資源支持,才能讓物聯網智能家電在生活中真正發揮它的價值。也就是說,在有足夠支撐的數據資源體系下,物聯網智能家電才真正發揮其宣傳中的監測、評價等價值。舉例說明,如果空調出現故障,廠家需要通過空調傳輸回的數據來分析、判斷,并及時委派售后服務人員上門服務,而不單是用戶設定開機、關機、溫度調節這樣的基本功能。
所以說,物聯網智能家電的發展,有賴于整個社會包括百貨商品在內的多個因素的共同發展,只有家電和IT、通信、百貨等共同發展,才能有好的用戶體驗,從而形成一定規模。
物聯網家電前景廣闊
國家有關部門早就看到了物聯網的前景,并把物聯網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興起階段、產業培育階段、實質推行階段、普遍使用階段。2010-2012年為興起階段;2013年進入第二階段,即產業培育階段;第三階段是指工信部最近宣布我國物聯網進入了實質推行階段;2015年物聯網將蓬勃發展,到2020年將變為普遍使用成功的階段,也就是第四個階段。
2012年7月1日,物聯網白電國家標準正式落地實施,另外國務院也出臺了《關于物聯網技術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確立了在2015年左右形成系統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的指示。
今年9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標準委聯合物聯網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制定的10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對外發布,該計劃將會成為我國物聯網建設的行動指南,以避免各地物聯網項目的重復建設問題。今年獲得物聯網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審批已經完成,總規模約為5億元,包括智能工業領域、智能農業、智能環保、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六個領域,預計將于10月中旬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