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e、Android誰會是PDA主流操作系統
(物聯傳媒特邀稿 文/桂子)說到操作系統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它是在選購消費類電子產品時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比如買手機、平板等,商家會告訴你該產品采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統。那么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到底起什么作用呢?通俗的講操作系統就是連接各種應用與硬件的一座重要橋梁,專業的說操作系主要負責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統種類很多,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操作系統從幾年前百家爭鳴,發展到了現在Wince、Android、IOS三分天下的格局;對于PDA領域也從Wince一家獨霸,發展到Wince為主,Android為輔的階段,對于未來筆者認為Android將會取代Wince成為各類PDA數據采集器的主流操作系統。
首先硬件制造技術的發展彌補了Android的“不足”。WinCE 4.0從2002年1月推出開始就一直受到PDA開發者的青睞,一直到今天Wince 8.0仍然有用戶采用,特別是WinCE 5.0和WinCE 6.0更是擁有大批粉絲。主要原因就是它功能強大,實時性好,需要的程序存儲空間小,運行時占用的內存小,另外對CPU性能也沒有太高要求,通常200M以上的主頻就能順利跑起來,其他還有如啟動時間快,應用開發簡單等等優點,這些對于PDA 這個嵌入式產品來說都是相當重要。大家知道手持式嵌入式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硬件配置要緊湊,夠用就好,功耗要求低,性能穩定性要好。在之前硬件制造技術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個等級的硬件性能,就意味著多增加近一半成本,電池續航能力也會隨之降低近三分之一。所以設計人員不會貿然選用對硬件要求高的操作系統,特別是Android,他需要的程序存儲空間,運行時占用的內存大小,另外對CPU性能都要比Wince高近一倍以上。
時至今日隨著硬件制造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不再是劣勢,相反高性能、低功耗成了硬件發展的趨勢。工藝越先進、用量越大的芯片價格越便宜。比如要買一個小容量的內存或者閃存其成本會比大容量新制式的貴很多,而且后者功耗更低。有了硬件的支持,這樣Android優勢就非常明顯了,它免費開源,系統精煉,功能強大,界面華麗,大眾時尚等等,于是Android用于PDA就成了一種趨勢。
其次硬件廠商的偏愛會成就Android的霸主地位。我們知道做系統開發都少不了硬件廠商的技術支持,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選定一款硬件芯片或模塊,廠家都會把該芯片或模塊的相應操作系統下的驅動程序或者庫文件發給用戶,這樣會縮短用戶開發時間,同時保證芯片或模塊的穩定性,如果是選處理器,廠家還會把對應的BSP發給用戶。之前這些廠家都會做至少兩套分別用于Wince和Linux(Android的前生),然而從今年時候開始,筆者發現新推出的芯片或模塊逐漸只配Android的驅動,特別是處理器,如果芯片只有Android系統的BSP想用他來開發Wince系統的PDA,這個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做到,也沒有那家公司愿意去嘗試,即便在國際上能完成這種高難度開發,且愿意這么做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數。由此可見,一旦芯片廠家,特別是處理器廠家放棄了Wince系統,用戶就不再會用此系統開發PDA了,慢慢的其會在PDA這個領域被淘汰,也就成就了Android的霸主地位。
既然取代已是必然,那么會在什么時間點呢?筆者認為大概是兩年后。首先PDA它作為一種專業的工具,不同于一般消費類電子,其更新換代沒那么容易,也沒那么快,其硬件設計周期大概需要一年,另外應用開發周期也需要近半年。生命周期通常在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所以PDA廠家不會像消費類電子領域那樣急于更新設備,他們仍然樂于改進目前現有的Wince方案的設備。另外一個讓廠家棘手的問題就是目前做Android系統開發,特別是應用開發的人才還比較短缺,人才市場上的程序員還是以做C#和.NET的開發的為主,人才難找意味著人力成本會增加,加上現有人才對大型項目缺乏經驗,對大型數據庫的操作還做不到像Wince那么嫻熟、順暢,在這種情況下PDA廠商只會去小試Android系統,一般不會把其作為主導。但人才總是向洼地流動的,在Android熱的刺激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人員放棄C#和.NET,轉而用Java做各種Android應用開發,相信兩年后他們中會有很多佼佼者,這時人才瓶頸的問題就會解決,相應的技術也將成熟很多,這個時候PDA廠家才會大舉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來更新換代他們的設備。
最后想說下,操作系統只是一座橋梁,不論用什么操作系統都要始終抓住PDA的本質,它的本質就是一把工具,是為特定行業和職業人提供的用以提高生產率的輔助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