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攪局智能家居 加快行業成熟
智能家居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概念普及、用戶布道早已完成,可市場依舊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然而,形勢即將發生變化——因為互聯網企業來攪局了!
9月23日,新浪微博和海信共同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推出兩款智能空調,欲聯手開拓智能家居市場。預計未來新浪微博將會繼續擴大合作品類和合作廠商數量,其他互聯網企業也將快速跟進。實質上,新浪、騰訊、小米、蘋果、谷歌等均計劃或正在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互聯網巨頭的智能家居戰略開始落地。
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有助于智能家居應用的豐富,激發用戶需求,加速智能家居行業的成熟。
回顧我國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某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將1994-1999年定位為萌芽期,這是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還處在一個概念熟悉、產品認知的階段,這時還沒有出現專業的智能家居生產廠商,只有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從事進口零售業務,產品多銷售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有專家將2000-2005年定位為開創期,國內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此階段,國外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沒有進入國內市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階段智能家居企業的野蠻成長和惡性競爭,給智能家居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過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這個效果、廠商只顧發展代理商卻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導致代理商經營困難、產品不穩定導致用戶高投訴率。行業用戶、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實際效果,由原來的鼓吹變得謹慎,市場銷售也幾年出來增長減緩甚至部分區域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現象。
而2005-2007年,大約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產企業退出了這一市場,各地代理商結業轉行的也不在少數。許多堅持下來的智能家居企業,在這幾年也經歷了縮減規模的痛苦。正在在這一時期,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卻暗中布局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國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如羅格朗、霍尼韋爾、施耐德、Control4等。
2011-2020年被定義為融合演變期: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的勢頭,而且大的行業背景是房地產受到調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長說明智能家居行業進入了一個拐點,由徘徊期進入了新一輪的融合演變期。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協議與技術標準開始主動互通和融合,行業并購現象開始出來甚至成為主流。
隨著擁有強勁推廣能力,海量用戶基礎,雄厚資金實力的互聯網企業進入智能家居領域踐行O2O,智能家居市場將迎來爆發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