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未來發展將如何突破
高速公路實行ETC區域聯網是國家“十二五”高速公路發展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京津冀魯晉區域ETC聯網,也是我國高速公路ETC技術應用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且預測在未來幾年里,全國將逐步實現聯網。據悉,我國計劃2014年下半年實現京津冀魯晉區域與江浙滬皖贛長三角區域的聯網,此舉實在大快人心!ETC的發展與走向也備受大眾關注。
ETC進入停車場管理系統乃為大勢所趨
自80年代起,隨著汽車在我國的普及,“車位”成了一項新的建筑項目必備設施。鑒于土地成本的增加,停車場逐漸向多空間、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展。隨著我國城市化率的提高,對城市空間利用率要求的增高,傳統停車場管理系統面臨著技術升級的需求。 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集感應智能卡技術、計算機網絡、視頻監控、圖像識別與處理及自動控制技術于一體,這一特質使它以“高富帥”的形象,躍登停車管理系統舞臺。但是傳統停車場管理系統需要車輛停車刷卡,效率較低。ETC系統不需要車輛停車刷卡收費,在城市智能交通中起到交通“通行官”作用,ETC技術走出高速公路進入城市停車場管理行業成為發展趨勢。 何為ETC?ETC俗稱“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車輛通過收費站時,不需停車就可以實現車輛識別、信息寫入并自動從預先綁定的IC卡或銀行帳戶上扣除相應資金,是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實現不停車自動收費的全電子收費系統。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和網絡技術、傳感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設備和軟件所組成的一個先進系統,是國際上努力開發并推廣普及的一種用于道路、大橋、隧道和車場管理的電子收費系統,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收費系統。在車場管理中,提高出入口車輛通行效率迫在眉睫。所以建設無人值守的快速通道,采用免取卡(或刷卡)、不停車的車場管理方式,也成了受人擁戴的新型停車場管理模式。
國內ETC系統的應用“軌跡”與發展趨勢
ETC技術在我國已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歷程。ETC技術經歷了自上世紀末期原交通部組織的聯合攻關項目,到本世紀初的國家技術創新項目,再到"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課題——“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幾個階段。中國的不停車收費系統走過了一條循序漸進、自主創新的道路。在借鑒發達國家技術和工程應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套既符合國際技術發展方向,又與我國高速公路營運和管理實情相符合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國家標準。即使如此,國內ETC的應用與興起,仍比國外發達國家要落后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