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破解推廣難題 門禁控制民用市場升溫
門禁控制器是門禁系統的硬件核心,其質量與性能直接影響著整個門禁系統的穩定性。作為門禁系統的核心數據處理和存儲部分,門禁控制器在整個門禁系統中承擔包括設置卡片的讀卡權限與進出權限、監控出入口的狀態、記錄門禁事件以及與其他系統如報警、消防系統進行聯動的重要功能。隨著門禁技術的深入發展,門禁控制技術未來發展不斷改進中。
門禁市場民用需求提升
以門禁一體機市場為例,眾所周知,在門禁商業化的過程,門禁產品大部是以嵌入設備集成、功能多元化的方式出現。而門禁控制一體機就是這過程的產物,而面對這樣一個市場,它會有怎樣的變化?民用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外觀、功能、安裝方式。外觀,主要是針對安裝在不同的地方,戶外、戶內、大廳或門側,甚至對不同裝修場所適用不同顏色白色、深灰、黑色;功能一般是單一功能強化為主,比如指紋門禁一體機,客戶希望進出識別通過指紋識別的方式,考勤門禁一體機,客戶希望在軟件考勤方面有所加強,能統計和分析各個用戶的出勤狀況,計算考勤時間等等;安裝方式,有的可以布線,有的不能布線,有的嵌入式安裝,有的直接安裝,需要考慮走線方式。
門禁控制一體機針對這種商業化的民用需求,種類就伴隨著市場的不斷細分越來越多,而市場也在這種需求的滿足中量會得到一個實質性的提升。近十多年房地產的迅速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這種需求的井噴。就這種市場促動產品,產品引領市場,互相交錯中逐步形成完整的門禁控制一體機產品體系。從市場中這種產品的主要分類來看,產品還處在一個相當的不成熟期,發展的空間相當大。所以,目前任何一個商家想憑借任何一款門禁控制一體機來完全占有市場,在現在和未來都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小的門禁廠商都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市場細化來分享某一小塊市場。門禁控制一體機給門禁行業小企業的成長帶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只需通過一兩個產品來獲取小份額的市場。
NFC應用破解市場推廣難題
然而,作為一種新興應用技術,NFC在門禁控制系統的實際推廣中也仍然存在著需要克服的挑戰。對此,金雅拓通信事業部亞洲區消費電子產品線及中國區新產品業務總經理陳君岳詳細闡述道,一方面,由于不同的電子鎖兼容的技術各不相同,包括MifareClassic、MifareDESFire、SEOS(HID)、Legic以及Felica等,因此在移動門禁平臺的技術互通性上存在著不小的障礙;其次,用戶之間的商業協議也有差異性,如酒店、大學、門鎖供應商、鑰匙供應商、移動網絡運營商等,需要彼此協調服務供應以及運營操作。
更為重要的是,現隊段NFC技術在門禁控制領域的普及推廣中嚴重缺乏完善的生態系統,亟待芯片廠商與相關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來對這一市場進行開發和引導。例如,空中下載傳送需要依賴TSM(TrustedServiceManagement,可信服務管理)平臺,這會使門禁控制系統制造商需要自行建立TSM平臺,然后與每一個移動網絡運營商簽訂合同,部署支持NFC的門鎖服務,而這樣的系統建設需要時間來完善。
針對未來時間內企業級的應用模式,企業將以兩種方式配置移動門禁虛擬憑證卡,第一種是通過互聯網門戶進行的,該門戶與用來配置傳統塑膠憑證卡的互聯網門戶類型相同(移動設備通過USB或Wi-Fi鏈路連接到網絡);第二種方式是通過移動網絡運營商通過空中進行,類似于智能手機用戶下載應用和歌曲的方式。這種新型移動門禁系統將通用TSM管理平臺無縫連接到移動網絡運營商、運營商的TSM以及NFC智能手機,同時NFC智能手機將接收加密密鑰和虛擬憑證卡,并存儲在手機的SIM卡或微型SD卡等安全組件中。
門禁控制系統未來發展趨勢
從傳統門禁控制的脫變歷程,可反映出一些未來趨向。
首先,讀卡器技術的堅固性在不斷改進。鑒于磁帶刷卡勢必會造成磨損,非觸式技術可以避免這種問題。由于卡片的材料破損和使用時磨損,或需要更新或重新發放,導致卡的使用壽命有所限制。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通行證將是生物辨識,這就解決了卡的壽命問題。當現有的某些舊系統的局限性水除后,生物辨識系統的功用必然會上升。為造就此脫變,生物辨識使用時必須整合到門禁系統中。
第二個門禁發展的趨勢是分散式控制功能。鑒于鎖和鑰匙是將控制權交給授權者。一旦系統電子化了,其控制也將從中央安防控制系統通過簡單的讀卡器界面分發給"智能"控制者。
這種趨勢的延伸是進一步將控制功能植入讀卡器中,甚至植入卡中。智能卡對門禁行業意義重大。它們可以存儲大量數據,可讀也可更新,可以提供高級加密和密碼來保護存儲的數據,還可以通過計算程序提供處理能力。
門禁系統有可能出現新的規范--將生物辨識和門禁權限數據存儲在卡里并加密,這樣就只有本地的讀卡器才可以使用該數據。生物辨識將用來解讀卡里的數據并獲得通行許可。讀卡器必須通過某種方法與授權數據庫連接,并可根據需要更新卡里的信息。
數據通信是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就如機械鎖系統到使用獨有協議的有線系統,到使用網絡標準通信協議系統。數據通訊越發展,對設備連接電纜的依賴就越小。無線通信越來越流行,網絡服務將成為未來數據庫傳播信息系統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