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市千畝果園搭上物聯網“快車”
近兩年來,福鼎市通過加強農業專業隊伍建設,改善鄉鎮農技機構辦公條件,加強農技人員培訓教育工作,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等舉措,不斷致力于創新農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動現代農業持續發展。店下鎮的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便是基于這樣良好的大環境茁壯成長起來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農業物聯網系統、水肥一體自動控制系統、全自動蔬菜育苗精量播種流水線……一套套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陸續進駐福鼎市店下鎮的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讓這個新建才一年的農業產業園煥發著強勁生命力,處處詮釋著科技富農的內涵。這不僅成為了店下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典型,更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月19日,記者走進店下的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切身感受現代科技對這個產業園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新品種走俏市場
此時,冬寒未消,春耕未始,多數農民仍賦閑家中,但在該農業產業園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福鼎市恒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該農業產業園區的企業。在該公司的西紅柿大棚內,農民們手握專門的剪刀正細心地從碩果累累的枝頭剪下成熟的果實。而大棚外,一筐筐西紅柿正在裝車,隨后將發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這西紅柿剛開始采摘十天左右,量不算多,每天大概250噸,但每天要貨的客商已絡繹不絕。”正在大棚內指導采摘的該公司總經理汪恒寶說道。據他介紹,2月至4月是園區西紅柿的豐收時段,采摘量最高時每天可達500噸,年產值上千萬。他們所種植的品種為“荷蘭番茄”,經過技術培養和改良,不僅產量高,品質更優。正說著,他便從一株結滿果實的西紅柿植株上摘下一顆遞給記者。
記者接過品嘗,發現其汁水豐富,清甜爽口。接著,汪恒寶又指著隔壁的大棚說:“那里面種的是‘牛奶草莓’,也是特別的品種,口感十分好,深受歡迎。有些市民會上門來采摘,一斤得賣50元。”
物聯網系統入駐園區
店下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在建園之初就將現代科技作為一大基石,且在后續的不斷發展中,現代科技應用已成為該園區生產建設不可比擬的優勢。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在不少大棚內都掛著一個白色方形鐵盒,上面顯示著多項數據。“這是我們新安裝的農業物聯網技術系統,非常先進便捷。它會自動采集大棚內的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等物理量參數,并上傳到監控室的電腦上。如果手機上安裝了相應的軟件,這些數據還能直接上傳到手機上。根據這些數據,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遠程了解大棚內的情況,并制定對應的措施進行增溫、增濕抑或施肥。這就是現代科技的先進之處。”汪恒寶頗為自豪地說。
據悉,店下的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是福鼎首個安裝農業物聯網技術系統的示范點。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農業生產中“增肥松土靠經驗”的定律,真正做到了以科學為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此外,該園區還設有水肥一體自動控制系統、全自動蔬菜育苗精量播種流水線、填混機、傳送機等科技設施,不僅減少了勞動力成本,還大幅度提高了所種植果蔬的天然、綠色。
汪恒寶介紹,企業進駐園區的時間雖不長,但是以“科技立生產”的理念已讓他們嘗到了甜頭。如今,該公司還成為了周邊農戶的成功范本。不少農戶組團到企業“取經”。為了方便與農戶交流,公司還在農業局的指導下開辦了“農民田間學校”。截至目前,他們已培訓8批,400多人,帶動農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