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們可以向近鄰學習什么?
“曾幾何時日本非常多的通訊產品占據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后期它為什么逐步被國內的一些企業和歐美企業所替代?”3月1日晚,在浙江科技館舉行的“科學+ASTalk”活動上,野村綜研(上海)通信戰略首席顧問劉羽開場的一句話引來大家的同感。當晚,劉羽及航控科技戰略總監曾航,野村綜研(上海)通信戰略副總監陶旭駿和大家分享了在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從近鄰日本汲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劉羽講述我們為什么借鑒日本經驗
曾經輝煌的移動通信“貴族”
“應該說日本的3G和4G都是在世界上領先開拓的。”陶旭駿介紹說,早在2001年日本就已經建立了世界上首個3G網絡,2006年通過移動運營商之間“價格戰”的逼迫,日本開始推出4G網絡。隨后,他從網絡部署、終端普及、應用拉動、資費定價等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日本的NTT Docomo、軟銀和IDDC三大運營商競爭發展的歷程,以及給日本移動通信業造就的輝煌。
“到2013年底,日本的3G和4G基礎設施建設上滲透率接近100%。”曾航說,日本二維碼在2002年得到普及,NFC(手機錢包)也在2005年普及,截至2012年,日本手游市場規模近51億美元,排行第一的手游超過1億美元,移動廣告市場的規模也達到了13億美元。

陶旭駿介紹日本4G網絡發展情況
“日本的很多企業在本國的市場都做的非常好,只是因為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劉羽說,問題主要集中在IT行業,這也是IT技術服務類型的產品在走出國門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既然日本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已經落后了,那么研究這位沒落貴族有沒有價值呢?他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正可以借鑒其精華,并經過改良之后,應用到國內。
六大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有很多跟我們相近的地方,有著非常大的相關性和雷同度。”劉羽認為,正是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飲食等許多方面的雷同,而且在某些方面,我們正在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這更使得研究借鑒顯得非常必要。

曾航介紹研究結論
通過深入研究日本的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曾航認為有六大方面值得我們借鑒:一是移動運營商告別了暴利時代,管道化將不可避免,大數據資源是其未來轉型的關鍵。在日本,運營商和麥當勞通過運用大數據資源,可以一對一推送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打折券。二是公共交通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推手,在東京平均每人70分鐘的上下班乘車時間成就了移動互聯網的大市場。三是通過日本經驗發展,NFC普及代價大、成本高而使用率卻不高,不一定是手機支付的最佳方案,他認為二維碼更利于普及。四是Web和App將長期共存,Web適合于低頻次應用,而App更適用于高頻次的應用,未來兩者都會得到發展。五是現有的Banner移動廣告進入了發展瓶頸,未來基于社交和大數據挖掘的精準移動廣告將成為主流。六是移動互聯網帶有區域性特征的全球市場,開發基于本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可以破除發展瓶頸。如針對地震頻發的現實,日本運營商推出了含有地震預報功能的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