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國興:刷手機,離我們有多遠?
NFC的發展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所謂NFC是近場通信技術的簡稱,它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可實現電子設備之間可非接觸式的數據傳輸。移動支付是NFC技術的一個核心應用。蘋果涉足NFC領域,在引起眾多“果粉”熱捧的同時,也讓許多業內人士紛紛表示:NFC市場或許將迎來春天。
不溫不火的國內市場
盡管NFC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國外已經相當普及,但比較而言我國市場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且在國內該項技術主要被用于移動支付。
根據專業報告顯示:我國NFC用戶使用習慣仍然處于原始狀態。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國內用戶的金融IC卡非接觸使用習慣尚未形成,用戶很難直接過渡到用手機進行近場支付。
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支付全年交易規模有望達到3850億元,用戶規模有望達到3.87億戶。但此交易量主要來自遠程支付,對于可以真正實現“刷手機”消費的近場支付而言,其發展速度和規模明顯遜于前者。“到目前為止,消費者還是愿意從口袋中拿出錢包而不是智能手機。”業內某教授表示。
一直以來,相對于用戶難以培養的使用習慣來說,NFC產業鏈上的各方也未能實現NFC移動支付領域的突破。
就運營商來說,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都不同程度地向NFC發起沖擊,然而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三大運營商向NFC發起的最近一次沖擊是在去年。去年7月,中國移動在北京地區聯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推出了“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應用,持中國移動SIM卡的用戶可刷手機乘公交或地鐵。緊接著兩個月后,中國聯通則在國際通信展上高調發布了手機錢包,合作伙伴包括多家主流金融機構,以及數家手機廠商。但電信運營商的NFC業務推出近一年時間,市場表現平平,進展相當遲緩。
就設備生產商來說,手機終端的普及也存在問題。截至今年上半年,NFC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還不足40%。數智國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韋天貴告訴記者:“雖然對于運營商等行業內部和部分高校來說,NFC手機的普及率較高,他們的使用習慣也已經養成。但是,相對于整個大眾市場來說,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實在是少之又少。NFC手機終端還未滲透到普通用戶中去。”
就銀聯方面來說,韋天貴表示:“銀聯的受理環境以及真正應用NFC手機刷卡的場所的升級改造正處于初級的啟動階段,至少還需要1—2年的時間來過渡。”可以說,距離NFC支付感應終端的普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難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NFC的產業鏈中,主要涉及到的利益方就是銀聯、運營商和設備提供商。“NFC支付在國內能否順利推廣,關鍵在于能否實現合作共贏。”上述教授說。
據介紹,銀聯主要是為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平臺建立一套完整、靈活的安全體系,從而保證用戶支付過程的安全通暢;設備提供商主要是提供手機終端和讀卡器終端;運營商主要負責提供移動網絡和搭建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平臺;商家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吸引用戶為應用支付各種費用。
當前,各方為了推進NFC產業的發展,紛紛采取了多項措施。但很多措施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單打獨斗”,鮮見各方融合發展的案例。數智國興韋天貴告訴記者:“當前各方在產業鏈中的定位都沒有達到一個融合的狀態,它們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各自為營,沒有行業的標準或規范。只有融合推進才能夠讓NFC產業高速發展。”
以NFC支付中最重要的環節可信服務管理(Trusted Service Manager,簡稱TSM)為例。TSM是為了滿足當前移動支付的現實需要而定義的平臺和卡,是NFC產業鏈上的戰略要地。NFC的應用必須是通過TSM平臺來進行,它控制了NFC卡的存儲空間、密鑰系統、生命周期以及一系列應用的發布。“當前,銀聯、運營商和某些手機廠商都在做各自的TSM平臺,都試圖通過掌控TSM平臺而達到在產業鏈中的強勢地位。”韋天貴告訴記者。
盡管各行業都希望在移動支付領域獲得優勢甚至主導地位,但以往“大包大攬”、“上下游通吃”的經營模式,在移動支付時代注定是行不通的。這也正如上述教授所說:“發展過程雖然面臨眾多問題,但NFC支付是未來移動支付的趨勢,市場前景良好。而NFC支付的推進,最大的阻礙和困難就是各方利益的平衡,這需要各方相互協調,逐漸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可喜的是,在融合方面,中國移動已經率先做出了典范。中國移動推出依托NFC技術的支付類產品“和包”后,將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一些城市銀行都納入了該TSM平臺體系中,和金融集團合作以期達到共贏。
NFC支付,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2013年是NFC手機發展的元年,2014年則被稱為NFC的爆發年。“今年,中國移動會在全國發布1億部NFC手機,未來運營商所發布的所有的4G手機,NFC都是標配。到明年,預計NFC手機的占有率將達到50%。”數智國興韋天貴表示。
NFC因其具有的天然的安全性和連接的快速性而被多數業內人士看好,他們對NFC的未來發展都持有樂觀的態度。首先,NFC芯片的價格已經在逐步降低,為NFC功能的普及降低了門檻。其次,NFC技術受到了國外各個領域巨頭的支持,NFC技能論壇包括手機生產商、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和軟件開發商等。
在國內,NFC產業鏈各方也都采取了多項措施推進NFC移動支付的發展:中國銀聯開展了POS非接功能的改造,截至2014年6月,全國“閃付”終端達到360萬臺,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機的支付受理;中國人民銀行于3月19日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叫停二維碼支付的同時,鼓勵銀行拓展NFC手機支付應用;中國移動宣布每臺支持NFC終端補貼30元,同時4G卡發行NFC-SWP卡;中國電信宣布2014年發行2000萬張NFC卡,4G終端標配NFC等。
專家認為,雖然各方都采取了積極地態度對NFC支付進行了扶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推進方式還是以各自利益為主導,而其中的博弈是會長期存在的。實現融合、共同推進才是未來NFC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的要務。
另外,9月10日凌晨,蘋果正式發布了萬眾矚目的iPhone6,在其發布會上宣布:新一代的iPhone將配備NFC芯片,加入“蘋果支付”的功能。用戶只要將iPhone貼近讀卡機,同時將手指按在手機指紋識別傳感器上,就可以完成支付。完成付款后,手機會發出輕微震動,讓你知道讀卡機已經成功讀取付款訊息。據悉,蘋果表示正在加緊合作,今年10月將正式開啟“蘋果支付”服務。廣受人們關注的蘋果涉足到NFC支付領域,也讓人們對NFC的發展普遍看好。業界認為,以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將吸引國內廣大中小手機廠商加入到NFC陣營中來,將給NFC市場的發展帶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目前蘋果已擁有包括iBeacon位置服務、NFC支付工具、指紋識別、APP運營平臺以及用戶賬戶體系在內的完整的支付閉環。
可以預計的是,在蘋果開始支持NFC之后,憑借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強力的生態圈,將會為以往疲軟的NFC移動支付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或許,NFC移動支付的爆發性增長已經為期不遠了。正如蘋果CEO庫克所說:“支付的時間到了,我們的目標是要取代你的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