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入華困境:產業鏈上下游利益難平衡
9月10日,蘋果正式發布三款新設備及一項全新的支付服務Apple Pay,Apple Pay依靠iPhone 6的指紋解鎖及NFC功能實現便捷移動支付。蘋果表示,美國83%的刷卡機支持NFC支付功能,且也與VISA、萬事達(Master)、運通卡及美國銀行等6家銀行達成合作。
美國消費者在iPhone 6上市之后就能使用全新的Apple Pay支付服務,但中國用戶在iPhone6正式銷售之前能否使用這一服務還存在變數。另外,相比美國,中國的線下終端普及率還會給Apple Pay入華制造更多難題。
Apple Pay入華前面臨諸多障礙
Apple Pay入華之前,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存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眾多玩家。但在易觀國際分析師李燁看來,短期內Apple Pay與支付寶們不會產生競爭。
“NFC和支付寶們各有優點,支付寶們為遠程購物和付款,二維碼和NFC多為面對面的近場支付。二維碼目前用戶接受度高,終端改造成本低,NFC支付更加快捷,但產業鏈復雜,改造成本高。”李燁認為,蘋果支持NFC,會帶動NFC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但不意味著支付公司會對二維碼支付的布局放慢腳步。
但是Apple Pay入華之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如何與運營商及銀聯順利的達成合作。目前為止,Apple Pay僅在北美地區商用,iPhone 6未正式在國內銷售之前,一切都還存在變數。
此前,運營商與銀聯曾就NFC支付標準存在分歧。最終雙方于2012年達成協議,銀聯負責POS終端改造,運營商負責協調上游手機廠商、芯片廠商對NFC功能的支持。銀聯在下游商家、終端改造、以及轉接平臺上有先天優勢。運營商在用戶數量、上游手機廠商、芯片廠商的把控上有優勢。雙方都是國有背景,在構建公共服務支付場景和系統升級上,都容易獲得政府的支持。
但由于NFC產業鏈十分復雜,利益博弈大,導致目前產業的推動較為遲緩。這一系列問題都將成為Apple Pay入華的阻礙,而蘋果必須要與運營商及銀聯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Apple Pay的真正對手:用戶與終端
在美國,蘋果無需為線下終端苦惱,因為有83%的刷卡機支持NFC支付功能。蘋果也與信用卡公司和銀行達成合作,同時在賽百味、麥當勞、星巴克、耐克等知名零售商也部署適配Apple Pay系統的支付硬件。從支付、銀行到商家,Apple Pay的美國之路顯然比較順暢。
但在中國,Apple Pay即使解決落地問題后,仍需要繼續攻克用戶與終端問題。
用戶方面,蘋果需要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12197.4億,遠程移動互聯網支付在整體移動支付中的占比達到93.1%,而NFC近場支付占比僅為0.8%。
商家方面,國內支持NFC支付功能的線下終端設備數量較少。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有大約120萬臺支持NFC功能的POS機,今年約有360萬臺。蘋果要在國內推廣Apple Pay,與銀聯和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勢必要將普及POS機納入合作范疇。
除此以外,李燁認為蘋果在中國推動NFC支付,還要面臨高成本的公共服務和銀行IT系統改造、支付安全以及相關的客戶服務體系構建,這些都不是蘋果一家公司能夠掌控的。并且在合作過程中,也存在利益博弈。
“運營商和銀聯一方面需要借助iPhone獲取高端用戶對NFC的使用,為手機廠商做出標桿,另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產業鏈和支付場景很可能淪為蘋果移動支付的嫁衣,導致自身的支付平臺的邊緣化。”李燁為三方合作也表示出了擔心。
總之,蘋果支持NFC后將會帶動整個NFC產業鏈發展,同時在國內蘋果也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果成功,蘋果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將從無到有,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前提是,蘋果要與運營商及銀聯形成“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解決問題以更好的推廣NFC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