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用卡安全考慮 央行鼓勵移動金融有卡支付
近年來隨著網購的飛速發展,快捷支付等無卡交易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熟悉,但與此同時,無卡支付的風險也隨之暴露。近日,央行在《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鼓勵發卡銀行、銀行卡清算機構等開展以有卡交易方式為主的移動金融服務。
央行在《通知》中表示,自2016年1月1日起,發卡銀行、銀行卡清算機構等開展的移動金融服務應以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有卡交易方式為主。
“所謂的有卡交易方式,并不是說在移動支付過程中要用到消費者平時放在錢包里的那張銀行卡,而是說,消費者通過特定的手機應用程序,向銀行申請‘空中發卡’。銀行接到消費者的申請后,會將一張金融IC卡的全部信息加載到消費者手機的SIM卡或者SD卡上。以后消費者就可以利用這張加載在手機上的金融IC卡上網購物或者‘刷’手機乘公交。”業內人士解釋說,“因為銀行需要對申請‘空中發卡’的消費者進行身份認證,所以‘空中發卡’時,銀行大多只會發卡給那些以往曾在銀行辦理過業務的‘老客戶’。”
業內人士分析,央行此時表態鼓勵有卡支付,主要是出于消費者用卡安全方面的考慮。現在消費者使用較多的“快捷支付”等無卡支付方式,雖然方便快捷,但安全性卻也稍差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在竊取消費者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信用卡有效期和“后三位碼”等信息后,通過開設非實名網絡支付賬戶與消費者銀行卡賬戶進行綁定,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網購,盜用卡內資金。另外,有的無卡交易安全驗證機制也過于簡單,只是向消費者預留的手機號發送動態驗證碼,而不法分子通過更改消費者預留手機號或者補辦SIM卡等手段,就可以將短信驗證碼截獲。
“相對于傳統的無卡交易方式,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有卡交易方式在互聯網中進行數據傳輸時,使用的加密方式也更先進。這個經過加密的數據包只有銀行能夠解讀,不法分子即使將其截獲,也無法破譯。”業內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