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社保卡或可升級政府卡 實現公共服務“一卡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每一次,廣東都站在了時代前沿,屢屢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成為重大理論創新的沃土和改革的突破口。
為全國改革探路,在深水區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次,排頭兵廣東再擔重任。日前閉幕的廣東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改革是今年廣東的頭等大事。會議表決通過的《中共廣東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下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52條具體改革任務以及時間表,在最新出爐的15項重點改革任務中,改善民生再次被擺到顯著位置。《意見》要求,完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建立社會保險綜合“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全省覆蓋。
事實上,廣東社會保障卡的發放和建設工作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來自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21個地市全部發行了國家人社部統一規劃的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8899萬人,居全國首位,基本實現了戶籍人口全覆蓋。
社保卡持卡人數全國第一
◎現狀
8899萬是什么概念?先來看一組數據。2013年底,國家人社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已突破5億。與此同時,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和流動人口大省,廣東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8899萬人,常住人口持卡率達84.77%,持卡人數居全國首位。換句話說,廣東社保卡的持卡人數在全國的占比將近五分之一。
不僅如此,2013年廣東新增發卡5534萬張,超額完成了“廣東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3000萬張的發卡任務,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省“十二五”計劃原定發卡任務。
回望來路,從2002年底南海市(現佛山市南海區)作為廣東試點地區在全省率先發放符合標準的社會保障卡算起,12年來,廣東社會保障卡的建設經歷了一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之路。
據了解,社會保障卡是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公眾發行,主要應用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電子憑證,持卡人借此可享受社會保障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并可以進一步享受擴展承載的政府其他公共服務事項。
也就是說,社保卡可提升為政府卡,實現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的功能。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了這樣一份提案。
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
◎趨勢
為什么要將社保卡做成全民“身份證”,實現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根據國家人社部“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建設目標,社保卡不但要實現全體居民“人手一卡”和跨地域流動服務,還要實現多項業務共用一卡、多功能兼容的業務廣覆蓋,這是社保卡發展的大勢所趨。
而在提出提案的委員看來,將社保卡提升為政府卡十分必要且切實可行。他們認為,推行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社會保障卡“一卡通”任務部署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改善民生、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符合信息化建設“集約建設、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原則,有利于方便群眾、節約行政和社會管理成本。
那么,社保卡是否能實現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政協委員們認為,社保卡是除居民身份證外,唯一使用“國徽”標識的政府卡,具有權威性,得到民眾廣泛認可。與此同時,社保卡發行量大,功能完備,具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功能,可支持就業登記、社會保險費用交納、社會保險待遇發放、診療掛號、電子病歷、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等應用,還可利用卡上的金融賬戶實現政府對個人直接發放低保、殘疾人補助等政府公共補貼。
正是因為社保卡應用廣泛,安全可靠,將社保卡提升為政府卡的提議逐漸轉化為各地各部門的實際行動并取得初步成效。據介紹,目前全省各地全面實現醫療保險持卡結算,患者可憑卡支付門診、住院等醫保費用;多個地市利用社保卡實現社會保險費用繳納、待遇領取、參保信息查詢、參保憑證打印等應用,部分地市還可進行持卡就業失業登記、求職培訓以及領取就業補貼等。廣州、珠海、韶關、河源、清遠等市以市政府或政府辦出臺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應用實施方案,明確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推進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社會保障卡應用逐步擴展到衛生、民政、殘聯、農業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
城鄉人群全覆蓋 人手一卡 一卡通用
◎規劃
既然將社會保障卡提升為政府卡,推動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既迫切必要又切實可行,那么下一步繼續加大發卡,實現社保卡城鄉人群全覆蓋就屬必然。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完成社會保障卡戶籍人口基本全覆蓋的基礎上,爭取2015年實現社會保障卡累計持卡人數達9600萬人,持卡率達到92%,實現“人手一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上述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推動出臺支持社會保障卡應用業務政策,努力爭取社會保障卡在公共就業服務、醫保異地就醫結算、新農保等方面的應用取得新突破,推進社會保障在人社領域的全面應用。與此同時,人社部門將配合推動社會保障卡在醫藥衛生、民政、農業、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應用,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卡省內跨地區通用技術平臺建設,實現持卡人在省內跨地區用卡。此外,協調銀行完善基層社會保障卡金融服務,為鄉鎮、行政村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用卡環境。
拓展應用的同時,服務也要跟上。上述負責人稱,將出臺相關管理辦法,統一業務規程,規范全省卡管理服務。加快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利用基層服務平臺、人社經辦機構、銀行網點,利用電話、網絡、自助服務終端等建立政府主導、多層次、多渠道的服務體系,推進卡業務、服務向下延伸。
試點經驗
■鏈接
廣州:打造多功能“市民卡”
在就業、社保、衛計、文化、殘疾等政府公共服務方面,廣州都通過社會保障卡予以實現。如持卡可自助查詢公積金繳存情況,作為廣州圖書館讀者證使用,享受老年人優待、搭乘公交享受優惠、刷卡通行白云山等。通過應用促進申領,最終實現社會保障服務“一卡通”。
珠海:實現異地購藥就醫刷卡消費
珠海社會保障卡已實現醫保個人賬戶劃撥和購藥、養老金劃撥、失業金領取、工傷待遇報銷、生育待遇報銷等社會保險待遇業務,還擁有借記卡金融功能。持卡人可在網上和自助設備上查詢相關社保信息和辦理相關人社業務。此外,在珠海市內主要醫院實現了“診療一卡通”,實現掛號、繳費、檢驗等主要流程,并逐步拓展至基層醫院,社保卡個人醫療保險賬戶異地刷卡消費通用,持卡人可用社保卡在廣州定點醫院刷卡就醫。
江門:開創社保卡的就業、失業登記功能
江門自社會保障卡自助終端上線以來,江門市銀行網點全覆蓋,可通過自助終端查詢社保繳費情況、余額、個人基本信息、辦卡進度、就業實名制進行求職、參加培訓、申請補貼等功能。部分醫院實現了“診療一卡通”,持卡人可以通過社會保障卡登陸自助服務終端預約掛號、打印住院清單、檢驗報告、費用明細等,還實現了社會保障卡網上自助平臺,可查詢醫保賬戶余額、修改聯系信息、查詢辦卡進度、繳費情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