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普董事長楊維國:依托一卡通找尋藍海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新開普,都是從大學時飯卡上的商標。
在新開普的背后,有一個陰差陽錯開始創業的人——鄭州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維國,他曾是一名大學老師,他用了十余年時間,將一個企業從小做到大直至做成上市公司,并始終保持技術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能力和耐心。
深交所上周一公告稱,因新開普擬披露重大事項,于11月17日起停牌。
A.大學老師陰差陽錯創業
創立企業,并不是楊維國計劃之內的事情,他的創業可謂是“陰差陽錯”。
1985年,畢業于鄭州工學院(現鄭州大學)的楊維國留校,先后擔任計算機與自動化系政治輔導員、兼課教師等;1994年起任鄭州工學院科技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并兼任校辦企業的總經理,從而跨出經商的第一步。
真正的改變是2000年,新開普成立,楊維國帶著高校教授和優秀學生開始創業。據傳,新開普董秘華夢陽就是楊維國的學生。
新開普成立之后,立足于軟件業做文章。截至目前,新開普共獲得35項專利及85項軟件著作權。公司產品線包括各類身份識別、電子支付、手機支付、能源計控等40余個應用功能子系統以及智能卡POS、車載POS等260多種不同型號規格版本的智能終端系列產品。
翻開新開普的發展史,200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當年,新開普與清華軟件學院合作建成國內第一家三層一卡通系統“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一卡通項目”,次年,該產品獲得國家技術專利。從此,新開普走上飛速發展之路,營業凈利潤2008年至2010年間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2011年,新開普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一卡通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B.從一卡通到校園APP
上市之初,對于校園一卡通的成長空間,新開普還是非常看好的。據當時的招股說明書數據,2009年,全國校園一卡通業務年投資規模達6.47億元。
時移世易,新開普從去年感受到,所處的智能卡行業的巨大競爭壓力。特別是傳統的一卡通業務,諸如門禁卡、考勤卡、餐卡、公交卡等,已經有很多公司涉足。
面對同質化競爭,新開普在重新尋找定位的過程中,并沒有急于開拓企事業以及城市領域的業務,反而開始了“逆襲”智慧校園。
今年,新開普將在原有使用校園一卡通的高等院校中推出校園APP。學生可在手機上安裝下載新開普APP,通過這個APP就可以得到全天候的互聯網在線服務,諸如學校圖書館的圖書情況、機房機位、學校餐廳飯卡充值等。
APP也有類似即時通訊的聊天功能。老師也可通過APP,將考試時間、招聘信息等及時推送給學生,對于校園APP,新開普董事長楊維國如是評價:“我們原來的一卡通都是學生在PC端用或者PC類的自助機上用,現在是在手機端APP上應用。雖然我們的產品沒有發生變化,但是行業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原來學校是我的客戶,未來學校的學生是我的客戶。”
客戶屬性發生變化后,新開普就可以在提供原有一卡通服務的基礎上,延伸出數字化校園以及校園信息化領域的各種移動端增值服務,并且可以對顧客進行精準定位的藍海市場。
C.拓展“智慧社區”新領域
除了依賴原有的校園一卡通客戶來拓展新的校園APP市場,新開普還在積極通過并購的方式加快新業務的擴張。今年6月初,新開普以自有資金300萬元,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投資上海微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微令信息主要從事高校社區的移動互聯網業務。
除了“深耕”校園市場,在智慧城市產品方面,新開普基于一卡通的技術特點,開發出智能表與智慧社區應用,并已開始貢獻利潤。
目前,智能化計量是國家節能環保的基礎。只有通過智能表計量出消費規律后,才可以科學地制定差異化的價格政策,引導需求合理化,遏制浪費。
智能化計量中的氣、電、水各種智能表的需求量巨大,每家一塊,六到八年一換。楊維國表示,智能表是基于無線聯網或基于載波聯網的物聯網終端,這都是新開普的強項,智能表產品和一卡通產品在關鍵技術上基本類同。
在他看來,在已具備水電氣熱各種智能表數萬套的生產銷售能力后,配合門禁、車輛出入、社區消費等原有優勢,新開普已經基本具備了智慧社區需求的打包銷售能力。目前,大型地產商對新開普打造的一個手機或一張卡,解決社區內所有消費與身份認證需求的智慧社區夢想很感興趣。
在國內除新開普外并沒有提供類似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的企業,新開普在這方面又開拓了一個藍海市場。(綜合《河南商報》《理財周報》等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