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將在減肥市場大有作為
根據(紐約法新電)最新報道顯示,全世界有超過21億人超重或肥胖,這個數字接近總人口的30%,而且,預計到2030年時,全世界幾乎一半的成年人口都會超重。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說,肥胖引起的死亡占了全球總死亡的5%,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跟吸煙和武裝沖突差不多。
報告指出,肥胖引起的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給全球經濟造成2萬億美元的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2.8%,只比吸煙和武裝沖突的損失少1000億美元(約1298.9億新元)。
而今年5月份,國際衛生研究人員在對全球的肥胖情況進行調查后指出,所顯示的結果也認為目前全球有近30%的人口肥胖或超重,共達21億人肥胖。這一問題不僅給全球無論貧國還是富國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同時也給肥胖者自身帶來困擾。
另外,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提升,目前中國的肥胖人口數量已增長至4600萬,排名全球第二。而前段時間,百度副總裁曾良基于百度大數據分析指出,2.9億中國女性網民在百度平臺上搜索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減肥”。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與提高,以及社會壓力與食品問題導致肥胖人群的年齡開始趨于低齡化。過去30余年,發達國家男孩和女孩的肥胖和超重比例分別達到24%和23%,發展中國家男孩和女孩的肥胖和超重比例則均達到13%,而這一比例從目前的情況看,顯然處于不斷上升中。
1980年時,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為8.57億人,而到2013年則增至21億人,未來的肥胖人口數量還將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增長呈上升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稱,每年約有340萬名成年人死于肥胖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和關節炎等各種慢性病,顯然,肥胖已經從關乎身材至如今關乎一個人的性命安危了。
然而,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對這個問題能有一個好的應對策略以真正降低本國的肥胖率,肥胖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范圍內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挑戰。
解決肥胖問題,節食或者抽脂都是治標不治本的非可持續性策略,唯有通過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和飲食,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所以,如何讓這個群體愿意去運動并且達到自然減肥效果,還能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健康指數,我認為這才是整個減肥運動市場真正的“痛點”。
近幾年開始逐漸火爆起來的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這一市場的敲門磚,而未來,它將成為減肥市場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因為它的優勢明顯,在我看來主要由以下四方面:
首先,可穿戴設備可以24小時貼身佩戴。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智能設備能夠做到這樣,即使是手機,用戶也會因著休息需要或減少輻射盡量在晚上入睡時,將其關機放置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
其次,可穿戴設備24小時實時不間斷監測用戶健康數據。這是可穿戴設備目前最大的價值所在,我曾就這方面寫過一篇文章《可穿戴設備價值讓生命體態特征數據化》,闡述了可穿戴設備的價值。因為可穿戴設備所產生的這些數據將可以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醫療健康方面產生的影響,將帶領我們進入“未病”時代。
第三,可穿戴設備的社交化及與醫療保險公司的合作將促使用戶持續參與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兩個方面,我曾在《下一個社交工具或將在可穿戴產業中誕生》與《可穿戴設備接入醫療保險的兩種商業模式》兩篇文章中都已經做了詳細的闡釋,此處不再贅述。
另外,目前市場對于運動健康類設備或者手機應用正處于一個高增長的活躍度。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優勢在這一方面的日漸呈現,其在健身減肥市場的爆發將會隨之到來。
2015年,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回歸理性,逐漸步入市場細分的階段,企業若能準確抓住用戶“痛點”,激發用戶的使用欲望,將會為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帶來新一輪的增長。
我一直說健康醫療行業將首先成為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點,根據市場細分準則,專注于其中的減肥人群會成為可穿戴設備的又一個發力點。
從上文對市場背景以及可穿戴設備本身優勢的闡述,都在證明可穿戴設備在減肥市場將大有作為。因此,我建議可穿戴設備的投資者及創業者們,可考慮從減肥這一細分市場切入,這將會是可穿戴設備又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