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盈利模式還不清晰 未來或出現“合約汽車”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再加一個車殼和發動機”。在12月1日,舉辦的某汽車活動中,創新工場合伙人賴曉凌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汽車是一部加大號手機,加四個輪子。”
車聯網是什么?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長孔凡忠代表本土車企闡述了對車聯網的理解。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與人、路、云等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
移動互聯網重塑汽車產業鏈 車企試水互聯和跨界合作
據ITU數據顯示,中國的在線用戶數字增長速度驚人,從2000年的4000萬左右,至2014年已接近3億,其中移動端占據約2億。預計2020年,中國的在線用戶將達到4億,且手機端將與這4億用戶完全重合。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汽車產業鏈條上最先感受到移動網絡影響的一定是用戶。隨著用戶改變,在產業鏈條上“誰離用戶近,誰就是改變的先行者。”比如離用戶最近的汽車后市場領域,就涌現出易到用車、車易拍等主要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汽車app產品。
而處于汽車產業鏈中間的車企也敏銳的嗅到了移動互聯網襲來的氣息,在發展車聯網技術的檔口,都躍躍欲試,紛紛尋求IT公司跨界合作,例如,上汽與阿里巴巴合作造互聯網汽車,北汽也表示愿為樂視代工造樂視汽車。
以長安汽車為例,11月10日長安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兩方將在智能汽車、車聯網、企業信息化等方面進行合作。此外,長安在車聯網方面主推智能動態信息娛樂系統Incall3.0,通過這個車載系統,車主可實現語音控制、手機互聯并遠程控制等。到2016年,將有cs75、s35、睿騁、悅翔V7等8款車型搭載此系統。
車聯網盈利模式還不清晰 未來或出現“合約汽車”
在未來5到7年中將有70%的汽車更換為使用新能源,由車聯網驅動的智能汽車,將有超過11.4萬億市場價值被釋放。
美國汽車行業分析師Roger C.Lanctot表示,智能互聯有利于促進汽車銷售,目前車內最重要的智能互聯應用占前三的是導航、信息和娛樂。未來車載應用應該是跨平臺打通的,且流媒體將成為車內的主體應用。
但就現況而言,車聯網如何盈利還有待討論。國家和車聯網行業發展戰略不明,車企目前大多處于被動跟隨階段,而IT行業現在更側重通信和信息服務行業,對汽車安全、節能和車載服務等需求了解不夠。
“車聯網的盈利模式需要互聯網思維和汽車思維相結合。”孔凡忠提出,車聯網的推廣可通過先前期免費建立用戶群,再基于用戶群進行數據挖掘開發創新應用,最后確立用戶粘性,按服務深度分層收費。
當汽車也到了靠信息吃飯(改善服務和性能)的那天,或許“合約汽車”將如同“合約手機”一樣依賴網絡訂制車輛,那時支持汽車的車聯網盈利將變得順理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