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作者:崔綺雯 王嘉俊
來源:雷周報
日期:2014-12-02 14:20:02
摘要:目前只有 11 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硬件巨頭俱樂部” 里的成員并不多。

  目前只有 11 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硬件巨頭俱樂部” 里的成員并不多。

  不過智能硬件創業公司成長速度很快,不少創立時間還不到5年。在 11 家“巨頭”里面有 5 家公司是這種情況;而在估值最高的 41 家硬件初創公司里面,有 27 家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智能手環和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受到了媒體的熱切關注,但在硬件巨頭中純粹的“可穿戴設備”公司相對占比很小(估值最高的 41 家智能硬件公司里面只占了 3 家,估值也不高)。機器人以及有關生活方式的智能產品的未來似乎更有前景。

  全球 11 家估值最高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中,大部分都來自美國,中國只有小米一家入選。

  以上這些事實,來自法國人 Cyril Ebersweiler 在美國 TechCrunch 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培育硬件“獨角獸”》的智能硬件研究報告。

  作者 Cyril Ebersweiler 為關注硬件創業的孵化器HAXLR8R(“HAX”)的創始人。不過他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擁有超過十年的生活經歷。其實 Cyril Ebersweiler 早在 2001年就為家樂福做過線上銷售系統、在深圳管理過呼叫中心,還在日本做過客戶關系管理(CRM)產品。從 2009 年起,他創立了國內的第一家孵化器“中國加速”,開始做起了初創企業的項目投資。而隨著智能硬件的關注度上升,他重新在 2012 年創立了專注硬件初創公司的孵化器 HAXLR8R (硬件加速器“Hardware Accelerator”的縮寫),并且駐扎在“山寨”廉價產品林立的深圳華強北,目前已經成功孵化出了 40 多個國內外的初創團隊。

  工作之外,Cyril Ebersweiler 本人也熱衷于總結硬件創業公司的孵化經歷。那他的這份研究報告又有哪些干貨數據和出人意料之處呢?

  以下為報告精華摘要。

  智能硬件巨頭俱樂部究竟有多大?

  作者在報告中把超過 10 億估值的硬件創業公司劃分為一類,稱為“獨角獸”(Unicorn),估值低于此的稱為“馬駒”(Pony)。

  報告估計,最近十年全球的硬件創業公司大概在 6000 家左右,而在估值最高的 41 家硬件初創公司中,有 11 只“獨角獸”。而他們當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智能手機廠商小米、運動相機產品 GoPro、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出品了多款手環和藍牙耳機的 Jawbone,虛擬現實設備 Oculus Rift、智能家居產品 Nest 以及耳機品牌 Beats 等等。

  從統計意義上看,只有11家“獨角獸”公司似乎比例太低了,但是有分析師指出,其實這個比例已經比軟件公司高了(軟件公司的比例只有0.07%)。

  不管是給已有的產品設計一個新的連接還是設計一個全新的產品,原型設計現在已經變得容易多了。電子產品的原型最初可以像Raspberry Pi,Arduino和Spark Core這樣的平臺上完成。連接問題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藍牙、Wi-Fi和云平臺來完成。甚至電路板的原型設計也變得更容易了,因為PCB打印機越來越多,產品更新換代所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再加上現在又有了3D打印,形狀設計問題已經變得相當簡單了。

  最后,進軍市場和批量生產也就變得更簡單了,通過有跡可循的方法以及諸如中國深圳硬件供應鏈對創業公司的開放。

  所以智能硬件領域近些年投資的猛增也就不難理解了。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以并購為主的智能硬件領域

  目前只有一個巨頭 GoPro 實現了 IPO,其收購估值超過了11億美元。最大的收購案都是由軟件公司主導的:Google 收購了 Nest、Dropcam、Boston Dynamics,Facebook 收購了 Oculus,以及亞馬遜收購了 Kiva Systems。對于軟件公司,收購硬件創業公司比自己建立硬件事業部容易多了。

  蘋果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硬件公司,基于商標和技術的考慮也收購了一些硬件公司,像 Beats 和 PrimeSense。其他的巨頭像微軟、Adobe、Autodesk 也在參與這場硬件收購游戲。

  社區工程師、Spark Plug Labs 的創始人 Madelynn Martiniere 說,“我們很少看到有硬件公司實現 IPO 的部分原因是,這些公司經常是以產品為中心的,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足夠快地推出下一代產品來打敗不斷冒出的競爭對手。因此要成功實現 IPO,這些硬件公司需要建立一個快速創新的生態系統來不斷推出新產品,而不是只有單一產品?!?/P>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B2C多于B2B,但智能硬件產品不總是面向大眾市場的

  B2B硬件過去常常以元器件、服務器和基礎設施統領從互聯網到運營商的技術空間。今天的消費硬件公司通常要求用更少的投資,更少的資本支出以及對技術和市場的敏感性,來獲得成功。

  由于原型設計變得更簡單,早期投資比較感興趣,使得硬件創業公司的數量增長的比較快。單單HAX,就已經投了50個硬件創業項目,明年還會增加30個,大部分為B2C.

  其實,B2C也不僅僅面向大眾市場,根據 Madelynn Martiniere 的觀點:

  “大多數時候,創業公司關注于創造大眾市場的硬件產品,實際上最好的方法不是這樣的。要想創造一款適合于所有消費層次的大眾化產品實際是幾乎是不可能的。最成功的硬件公司會從一個相對容易成功的點進入占領一定的市場,然后再找新的方法和已有的設備交互。”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可穿戴設備并不是智能硬件領域最大的玩家

  有趣的是,在智能硬件巨頭俱樂部中,“可穿戴設備”也不是一個很強勢的品類。從公司的估值來看,在 41 家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當中,上榜的僅有4家。除了10億俱樂部里的Jawbone(其三大標志性產品是藍牙耳機、揚聲器和智能手環),其余三家都排在了隊伍的末端,無論是監測運動和健康數據的 Misfit、Fitbit 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表 Pebble。

  Cyril Ebersweiler 認為,我們似乎已經越來越難區分不斷涌出的智能手表和運動追蹤器了,它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 HAX 沒有投很多錢在這些可穿戴設備上而偏愛機器人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智能產品上,尤其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我們最新一批項目中,超過半數都是投給了機器人。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大多數智能硬件創業巨頭來自美國

  不一定來自硅谷。美國受益于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強大的早期嘗試者人口、數量眾多的角色原型和一個由企業家精神支持的生態系統,誕生了最多成功的硬件巨頭。

  對于來自日本、韓國的工程師,盡管他們在消費電子產品設計方面有強大的能力,但他們還是喜歡擁抱像索尼、松下、三星或者LG這樣的大跨國公司。

  在中國,盡管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供應鏈的絕對優勢,但是中國的工程師們對硬件并不感冒。反而是軟件似乎更有吸引力,因為在軟件領域從游戲、電子商務到旅游、招聘、搜索網站,不斷刮起IPO的旋風。

  所以在全球 11 家估值最高的硬件創業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美國公司,中國只有小米一家入選。這對于有著“硬件創業之都”美名的深圳來說,是一件需要值得思考的事情。

  由于我們孵化器項目的幫助,HAX看到數以千計的文獻上的創意得到了應用。我們已經投資了的50個項目中,有60%來自美國和加拿大,20%來自歐洲,還有20%來自亞洲。明年這個比例會有什么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中國行不通,但眾籌的確是個偉大發明

  眾籌平臺是一個發布產品的好地方,但是發起眾籌的公司沒有很多能成為大公司。

  FlyBridge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 Matt Witheiler 說,“支持者是想買一個產品,投資者是想買一個創意,很多產品產生一大堆需求卻得不到風險投資的支持。”

  眾籌已經誕生了一個巨頭 Oculus,越來越成為硬件創業公司把產品推向市場的策略。隨著平臺的成熟和支持者有關有價值項目的知識的增加,眾籌的趨勢應該會得到加強。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Dropkicker就是這樣一個培植好的項目的眾籌網站。該網站的其中一名創始人Michael Ciuffo指出,“我們發現很多在眾籌網站上騙人的項目能成功籌款都是由于缺乏經驗的人們高估了他們的能力造成的。”隨著平臺的成長,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觀察者能監督平臺上的項目。

  HAX投的23個項目是通過眾籌平臺發布的,平臺會給項目帶來早期的銷售和早期購買者的市場反饋。通過這種方法,僅僅花了2.5萬美元,我們的幾個項目就成功的進入了市場,跟過去花費大量資金推出消費電子的方式大不相同。眾籌時代,大部分的項目可以更好地得到風險投資。

  “在中國,眾籌需要重新尋找一套商業模式。”Cyril Ebersweiler 同樣認為把生根在西方的眾籌原封照搬在中國并不合適。

  幾乎沒有智能硬件公司不做軟件

  HAX經常被問到有關中國和IP的問題。我們的回答是:“如果你是成功的和容易被復制的,那么就很容易被復制,所以不要做容易的事情?!痹趯@?,IP形成于發雜的技術、軟件、算法和一個開發者和用戶組成的社區。

  當一些消費產品公司像 Beats 和 Jawbone 重視設計和商標時,軟件通常是最重要的資產。

  提出一些高深的技術,像 PrimeSense、Kiva Systems 和 Boston Dynamics 提出的技術,是一個典型的保持高大上的方法。但是有些情況下,像Square的案例,如果硬件本身相對于軟件和該生態系統來說無足輕重,那么這個硬件離死掉也不遠了。

  圍繞產品建立的社區是一項強大的資源:像MakeBot和它的Thingiverse, Oculus、像谷歌眼鏡(Glass)、Spark及Leap Motion和它們的開發者社區,甚至像小米和給它貢獻了很多寶貴回饋的“米粉”。

  再者,數據能幫助創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獲得高價值的信息,創建非單一硬件商業模式,會更容易成功。Nest、Dropcam和Fitbit就屬于這樣的公司。

  小荷才露尖尖角,智能硬件產業成長加速度

  小米、Nest和Oculus成為巨頭不過用了幾年的時間。小米和Nest都是由很容易接觸到資本的行業大佬創建的,但是Oculus是由草根成長并迅速飆升的。

  這也是HAX從2012年開始專注于硬件領域的關鍵原因:這個領域不是說你進入得夠早東西夠便宜就行了的,很關鍵的一點是可以達到很高速的成長。一個項目能否快速成長是我們是否看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智能硬件巨頭為啥無緣中國 下一個十億美元機會在哪?

  巨頭是否還會誕生,我們將繼續觀察。但是很明顯的是,如果沒有發布產品就一定成不了巨頭。幾乎所有的硬件巨頭都能按時交付價值上百萬美元的產品,除了Magic Leap。

  不過,我們相信在關注硬件公司的早期創業,給他們以更多的支持,可以讓他們免于產品缺陷、產能不足、市場不夠或資金匱乏而早早死掉。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的硬件創業公司成為“馬駒”或“獨角獸”!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