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曲道奎:工業4.0背景下機器人發展應借鑒電商模式
截止目前,人類生產力已經走過了三個時代。18世紀機械制造設備的引入使人類進入了工業是1.0時代,20世紀初電氣化與自動化的引進使人類進入了2.0時代,20世紀70年代開始信息化被引進生產線,自此以后人類進入了3.0時代,今天,隨著互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和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化,人類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
工業4.0簡單解釋就是指通過通訊技術、虛擬網絡和實體物理網絡相結合,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轉變。在這種模式中,體現了兩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在工業4.0時代,制造業已經不再是以往的制造業,工業也不再是以往的工業。我們要采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心態,以及生產和運營模式。
從中國的具體情況來看,隨著兩化融合的推進,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產品供給行業發展迅速,已為我國借鑒“工業4.0”實現工業生產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等創造了有利條件。

“事實上,工業4.0就是將信息技術為平臺,智能機器人技術作支撐。”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表示,工業4.0就是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將更為強大的機器群連接起來,實現機器之間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優化和智能生產。
曲道奎表示,目前全球面臨一個技術變革的時代,無論美國的制造業復興計劃,還是歐盟的工業4.0戰略;無論是制造業復興計劃還是技術更新換代,以及當前最熱炒的工業4.0概念,機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未來,機器人互聯網的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極大地改變制造業。
關于新松的工業4.0之路,曲道奎認為新松早已步入工業4.0的道路上了。
2014年,新松建成了用機器人來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智能制造工廠。在這個工業4.0時代的自動化工廠里,一切都是自動化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存儲零配件,工業機械手進行裝配和噴涂,最后進行自動化測試。下一步,新松將把這種生產線拷貝到全國各地。
曲道奎:機器人發展借鑒電商的發展模式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與金融鏈協同發展
工業機器人產業既可通過智能化生產讓廠商獲得高質量的產品制造水準,也可以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是破解中國工業成本快速增長、低附加值、環境資源制約等因素的重要選擇。從市場發展角度看,機器人盡管作為創新可以很好融合應用不斷發展新技術,但未來僅靠機器人發展不足以實現工業4.0,引入電商模式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在新工業領域中小微企業就是這樣的例子。在工業4.0以前時代,產品連接用戶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賴廣告,但是在工業4.0時代,產品連接用戶成本為0,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廣告,比如小米手機,微信等等。
曲道奎表示,電商不談技術,而花大力氣的是企業,用最新的商業模式武裝自己,全球整合人才,引入國際資本,在中國的大市場下發展起來,加之自身技術,產品的研發迅速搶占市場,因而做產業首先做企業,企業規模大了按照市場各種要素進行整合而不是在什么都有了之后自己做企業,這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研發商業化”來進行。

曲道奎稱,完全靠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很可能喪失機器人產業發展重大機遇,“技術我們必須要做,更關鍵要在企業發展方式上下工夫。中國的電商在短短幾年時間走到全球前列,假如電商天天研究技術,他們不會是發展到現在的高度。”
小米和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成功都是電商模式的成功應用,機器人做為一個最具潛力的行業,也應該結合這一最具活力的發展模式,在工業4.0的時代背景下,整合各方面資源,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與金融鏈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