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有望突破18億 且看“誰主沉浮”
微軟已經向美國50個州的監管部門提交了關于Microsoft Payments Inc.(微軟支付公司)執照申請,其中愛達荷州已經批準。與此同時,微軟也與國際幾大主流卡組織與如VISA、MasterCard以及美國運通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由此可見,微軟備戰移動支付的決心勢在必行。
國內方面,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激戰正酣,從搶紅包到移動打車,從O2O到互聯網金融理財,從小額信貸到個人征信建設,每一場廝殺都吸引了全民目光。而行業支付專家易寶支付則立足根本,從成立12年來積累的數字娛樂、行政教育、航旅酒店等行業縱深發展,為B端商戶提供支付+金融+營銷+征信的個性化解決方案。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未來的支付生活將注定被改寫。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2014年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9924.7億元,同比上漲了391.3%,預計到2018年國內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有望超過18萬億。易寶支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14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國模已經達到了6萬億,可以說是移動支付的爆發年。但是因為中國蘊藏著數量巨大移動支付潛在用戶,因此未來幾年內,這一市場預期仍然會有較大的空間。
5億潛在用戶的“誘惑”
提到市場規模,抽象的想象往往難以形成一個直觀的印象,因此人們習慣用數據說話。據市場研究機構 eMarketer 發布的未來三年智能手機市場趨勢報告顯示,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超過20億。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將達到19.1億,2016年該指數將增長12.6%達到21.6億。就中國市場來說, 2014 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首次超過5億,2018年將超過7億,印度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在2016年升至2億,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三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了2.05億。
將以上三組數據做個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未來幾年內,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保守估計可供挖掘的潛在用戶數,最少也在5億。5億潛在用戶及其可供挖掘的支付價值,不可謂“不誘惑”。
對此,易寶支付創始人兼CEO唐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多次提及他的看法。唐彬認為,移動互聯網徹底融合了線上線下,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所有的行業,人們的生活,已經全面進入了一個新互聯的時代。他舉例說:“三年前傳統的行業,不管是賣服裝的李寧還是賣電器的蘇寧,對互聯網感覺都像溫水煮青蛙,沒有緊迫感。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蘇寧改名云商,李寧也在擁抱互聯網,連餐飲和打車這樣的傳統行業也在快速地互聯網化。”
“三駕馬車”統領戰局
英劇《黑鏡子》第一季第二集《1500萬》描摹了這樣一個未來世界,到那時,人們所有的生活、游戲與娛樂都可以在一間小小的多維立體玻璃房中實現。盡管看似有些魔幻超現實主義的味道,但是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預測了未來世界的部分可能性。未來世界的支付會是什么樣子?試想,如果我們出門不用帶現金、錢包甚至是銀行卡,所有的支付通過一部智能手機,或者是“刷臉”“刷聲音”“刷指紋”來完成,那會有多便捷、好玩?
從可以預見的未來看,移動支付不僅僅是大趨勢,還將是主導甚至重塑整個支付業態的主導力量。正如文前提到的國際市場,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經出現。對于國內市場,這場占據由三駕馬車——財付通、支付寶、易寶支付主導。
毋庸置疑,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具有絕對領導地位。阿里憑借在電商時期借由淘寶、天貓積累的巨大用戶數和支付交易數據。在移動支付時代,通過余額寶、移動打車、搶紅包、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以及小貸,從C端個人消費者用戶切入,形成自己龐大的從線上到線下交易閉環。目前,阿里已經把一系列與移動支付相關的解決方案和計劃整合在“螞蟻金服“旗下,似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財付通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殺手锏則非微信支付莫屬。在經過2014年政策層面的徘徊之后,去年春節,微信經過紅包大戰,帶動800萬用戶直接參與,并為微信支付帶來大量綁定銀行卡客戶。有人形容 “微信一夜之間干了支付寶8年的事情”。目前,微信支付的生態圈已經日益完善,從場景到商家,從渠道到消費者,已經形成一個密閉的微信產業鏈。
與支付寶、財付通專注于C類用戶,并試圖打造一個密閉的支付生態系統不同的是,以行業支付起家的易寶支付則力圖建立一個相對開放的支付系統,在支付+金融+營銷+征信戰略的統籌之下,深入數字娛樂、航空酒店、保險基金、行政教育等八大行業。盡管個人消費者用戶并不能直接感知,但是每天,幾乎每一筆移動支付交易背后,都有易寶支付在從行業支付的角度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