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京津冀萬億級投資風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能分多少羹?

作者:劉靜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日期:2015-05-13 14:51:03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后,雖然財政部否認了42萬億元的投資吹風,但“京津冀”顯然已再次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后,雖然財政部否認了42萬億元的投資吹風,但“京津冀”顯然已再次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自一年前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來,京津冀三地開始進入協同發展時期,并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多個重點領域陸續展開行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劉勇向記者表示,信息技術在京津冀整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有著毫無疑問的重要作用,它也是互聯網+的概念,能夠與上述三個區域合作重點實現嵌入式的合作,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以軟件業為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公開數據,2015年1~3月北京市軟件業務收入達970億元,天津市軟件業務收入達242.7億元,河北軟件業務收入達33億元。三地合計軟件業務水平能夠占到全國軟件業務收入的14.1%。如果只看單一一個城市的軟件業務收入水平,三地中收入最高的北京也只是排到全國第三的水平。如果三地能夠協作起來,結果必然不同。

  京津冀萬億級投資風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能分多少羹?

  目前,為加強京津冀產業鏈布局和一體化協同發展,中關村多家企業已經開展了與天津、河北的合作。中科曙光、漢王科技在天津建立了合作制造基地;為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百度在三地展開了翔計劃。包括用友軟件在內的476家企業已在河北設立了1029家分支機構,包括神州數碼在內的393家企業在天津設立了503家分支機構。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或先破局,帶動萬億級產值

  電子信息產業領域也有了新突破。目前,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以下簡稱“CSA”)正在發起共建一個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4月22日,負責具體運營聯合創新基地的北京國聯萬眾半導體科技創新中心與天津半導體光源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電谷(河北)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三方簽署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京津冀”共建合作協議》。

  “通過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可以實現第三代半導體在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貿易鏈的優化配置,帶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在京津冀區域的協同發展,并至少會帶動萬億級體量的產值。”CSA副秘書長馮亞東告訴記者。

  之所以選擇建設一個跨三地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CSA的考慮很實際——就是要利用各地區的不同優勢配置資源、培育產業。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應用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目前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受矚目的領域之一,這個產業實際上要利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發展起來。因此,我們在提出要推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技術和產業的時候,一開始也是從全國觀察資源分布情況,擇優而選。”馮亞東向記者解釋道。

  擁有最好的研發和上游產業基礎的北京,自然而然成為CSA所選擇的創新基地中心。天津的研發能力也不容小覷,天津大學的實驗室內,海外回歸的團隊常年在做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研究,能夠與北京形成研發聯動和互補;產業化基礎也較好,有類似于三安光電的LED外延及芯片產業化生產基地,也有汽車車燈等應用類企業。而被稱為“中國電谷”的河北,既具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相關聯盟,在河北保定高新區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園內也已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晶體相關企業入駐,能夠為研發提供配套支撐和產業承接。

  因此,如果聯合基地建成后,未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可以在北京和天津進行原創技術研發,到天津和河北形成配套,進行工程化的驗證,最后在天津和河北實現產業化應用。利用京津冀三地不同的優勢,既能夠實現研發層面的協同,也能夠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的協同。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助理張韻告訴記者,在聯合創新基地內,北京的功能一方面是布局從基礎材料到創新應用的全創新鏈,另一方面是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河北的功能是產業基地和配套,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天津的功能是研發和海外貿易基地,進而建成輻射全世界的產業出海口。

  重點實現嵌入式合作,軟件業務占全國14.1%

  雖然目前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能夠梳理出的區域合作重點主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三個方面。但顯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也是其中無法忽視的一個重點。

  劉勇向記者表示,信息技術在京津冀整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有著毫無疑問的重要作用,它也是互聯網+的概念,能夠與上述三個區域合作重點實現嵌入式的合作,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從技術交易流動來看,目前從北京向津冀輸出的電子信息技術交易也是2014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項數最多的。2014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電子信息技術合同1693項、成交額22.2億元,分別占北京流向津冀技術總量的48.7%和26.7%。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將打造出最為高端的、規模宏大的高端產業核心集群和城市集群。當然,這不是一個城市依靠單一的自身發展能夠達到的水平。

  以軟件業為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公開數據,2015年1~3月北京市軟件業務收入達970億元,天津市軟件業務收入達242.7億元,河北軟件業務收入達33億元。三地合計軟件業務水平能夠占到全國軟件業務收入的14.1%。如果只看單一一個城市的軟件業務收入水平,三地中收入最高的北京也只是排到全國第三的水平。

京津冀萬億級投資風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能分多少羹?

  如果三地能夠協作起來,結果必然不同。在跨京津冀三地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中,北京、河北、天津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才能夠通過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貿易鏈的優化配置形成分布式的研發創新合作,孵化相關創業項目,實現三地的協同發展。

  遵循“退二進三”,中關村多家企業進駐津冀

  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周大銘告訴記者,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根據自身產業特點,發揮區域協同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良好發展局面。

  北京市充分發揮在創新環境、科研資源、金融中心、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優勢,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則借力發展,利用原有的產業鏈優勢,承載企業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的任務,提供基礎設施、政策配套等支撐,積極建設差異化的協同發展模式。

  2014年,北京、天津、河北簽署了《京津冀戰略研究框架協議》,支持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等。此外,天津、河北分別推出了“1+11”、40個承接功能轉移和產業對接重點平臺。河北省還提出打造五條協同發展產業帶,即京津廊高新技術產業帶、沿海臨港產業帶、京廣線先進制造產業帶、京九線特色輕紡和高新技術產業帶和張承綠色生態產業帶,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率先突破。

  根據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此前發言,在京津冀實現協同發展、打造創新共同體后,北京原本的科技創新優勢必將能夠有效地放大。而作為正在建設中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此前已經在服務全國的科技創新。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北京技術對京外省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度超過40%,京外省市吸納北京技術占其吸納外地總量的44%。

  雖然多數人公認的協同發展模式是在北京、天津研發,在河北提升能力并轉化,但劉勇向記者指出,由于信息產業的特殊性,只要遵循“退二進三”的區域關系即可。所有中心城區都可以承接研發功能,并將制造等環節放在郊區、圍繞城市布局,京津冀三地具體產業布局則根據市場化運作有所區別,這樣結構才會比較合理。

  目前,為加強京津冀產業鏈布局和一體化協同發展,中關村多家企業已經開展了與天津、河北的合作。中科曙光、漢王科技在天津建立了合作制造基地;為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百度在三地展開了翔計劃。包括用友軟件在內的476家企業已在河北設立了1029家分支機構,包括神州數碼在內的393家企業在天津設立了503家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