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實智能擬購久信醫療 智慧醫療落地容易生根難?
“智慧醫療”知易行難
達實智能對智慧醫療的布局早已開始。在達實智能的2014年年報中,公司表示,簽約洛陽市中心醫院、欽州中醫院、仁懷人民醫院等典型醫院項目,驗證了公司在綠色智慧醫院細分市場的競爭戰略的有效性,為進一步拓展智慧醫療業務奠定基礎。

無可否認的是,智慧醫療的確是近年來興起熱門醫療概念。近期,很多企業、醫療機構都有對“智慧醫療”的試水項目。例如,在今年117屆廣交會上,九安醫療將家庭醫療與云端數據整合,推出健康云概念,將家用醫療設備通過健康云端系統連成一體;今年5月,河南鄭州中醫院推出微信支付平臺,市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即可實現預約掛號、查詢結果、在線支付等一系列醫療服務。5月7日,東華軟件亦發布公告稱收購萬興新銳科技,助力智慧醫療業務。
不過,對于上述“智慧醫療”項目,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分析稱,“這些項目在智慧醫療領域仍屬于試水階段,離真正的‘智慧醫療’仍相差甚遠”。在其看來,所謂智慧醫療,實際是通過打造健康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的醫療服務。
知易行難。在史立臣看來,智慧醫療目前主要面臨三個問題。首先是高企醫療服務費用問題,智慧醫療設備價格較為昂貴,這是其進入醫院的一大阻力;其次是醫生診療習慣是否能適應智慧醫療模式,如果醫生不能適應這種模式,其推廣也難言書案例;最后是區域互聯問題,主要包括各地區域醫院甚至區域之間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問題。
史立臣認為,“區域互聯”問題最為棘手。“這需要協調更多的利益關系,并非一兩家企業能夠做到的”。
實際上,在實操層面,智慧醫療面臨的問題還不止于此。例如,智慧醫療在急救醫療調度體系的應用中,曾有方案商提出,在急救車中安裝內置無線模塊的車載醫療檢測設備。車載醫療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采集患者血壓、心跳等生理體征信息,這些信息還可通過3G線路傳回醫院,醫院會在患者到達前完成血庫、手術臺等相應的搶救準備工作。一個看似簡單的無線解決方案,實現了急救調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協同工作。
但是,如果想建設一套聯接急救中心和各大醫院的應急指揮和救治體系,誰來主導?如果是999,誰來說服各大醫院開放其信息接口?通過何種方案實現無統一標準的接口信息交互?這些都是對醫療方案商的挑戰。
對于智慧醫療未來的發展,史立臣表示,“最為要緊的是,目前國家層面上沒有針對智慧醫療的發展規劃,而智慧醫療的發展恰恰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持”。
據悉,智能醫療實際是對現有醫療模式的變革,涉及到醫院、社區醫院、藥店、醫療器械商、系統集成商、醫療健康公司、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等,合作難度非常大,要理順這個關系,政府引導是必須的。
“智慧醫療肯定是未來醫療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但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期間如果少了國家層面的規劃布局,其發展很難提速”,史立臣表示。
據其介紹,目前雖然全國各地不乏對智慧醫療的鼓勵與支持,但國家層面對智慧醫療的發展規劃卻較為缺乏。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還曾提出建議進一步發展數字衛生,促進智慧醫療發展的議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