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興起 傳統家電產品走向沒落?

據了解,現在家電企業中,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家電巨頭,財大氣粗,搞智能家居;一類是邊緣家電企業,涉足他業,雞蛋放多個籃子,降低風險;還有一類是家電中間力量,做產品、做技術和做品牌。
大型家電集團都去做智能家居了,那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產銷家電產品的企業就會走下坡路呢?
中怡康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認為,智能家居是產業發展大趨勢,但要讓大多數消費者用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市場不同地域的用戶經濟條件差別大,比如城鎮、農村居民現階段還是更需要節能、舒適、質量靠得住的產品。
據了解,家電行情差是不爭的事實。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今年五一促銷期間(4.13日-5月3日),冰箱市場實現零售量462萬臺,零售額12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2%和5.3%。除了冰箱,空調、洗衣機等主要白色家電產品的表現都很低迷。
現階段企業怎么做家電經營轉型,這是很多家電行業人士所關心的。
求同存異
在工信部的分類中,家電業是消費品工業。既然是居民消費用的,一個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升級,第二個是跳出價格戰,走差異化。
做白電的美菱給自家經營開出的第一個轉型方子,是求同存異。所謂的“同”,就是冰箱、冰柜、洗衣機、空調產品要往智能、健康、節能方向更進一步。所謂的“異”,是冰箱強調市場地位,冰柜要求穩定增長,洗衣機要快速增長;空調探尋新業務增長點,把握行業發展潮流,創新業務模式。
李韜指出,現階段家電企業想要銷售全面大邁進已經不太現實,市場就這么大,競爭太激烈,齊頭并進是大忌,因此,企業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美菱是冰箱領域的王牌,但在空調領域,影響力有限,和一線大品牌硬拼得不償失,在自己強項業務中銷售穩中有增,這就是勝利。
在左延鵲看來,2015年冰箱市場大勢將是穩增長和調結構,在規模上的主要特征是“穩、緩”,怎樣在激烈競爭中保證企業規模利潤雙收,價格戰顯然不可行,能做的只有調結構。
美菱的求同存異還體現兩個方面,一是加強產品規劃針對性,堅持高端差異化,中端系列化,低端通用化;二是海外產品市場堅持出口產品雙核策略,同質化產品提高性價比,差異化產品的突出技術、工藝設計。
走出去,走上線
企業有好產品還不夠,還要有適合時代的銷售渠道。都說互聯網+好,可是空談概念沒有前途,企業必須找到自己在互聯網+中的地位才有意義。因此,美菱開的第二個轉型方子是“往外走,往上走”。
首先是做出口,這里的出口不是指傳統的OEM代工,而是自主品牌。比如在海外打造核心客戶,嘗試海外派駐機構,加大海外自主品牌銷售。
據觀察,雖然產品已經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正如公司年報中自述,美菱要成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受人尊重的家電企業,必須是品牌能力非常強的企業,而品牌建設相對周期更長且元素更多,它需要產品的潛移默化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由內而外的張力支撐,以及企業的社會影響。
其次是做線上,俗稱電商渠道。互聯網時代到來,新商業模式、新產品形態層出不窮,家電行業的主要競爭者已經從原來的傳統企業延展到互聯網企業。“智能”及“變頻”是美菱的兩大重產品戰略,但在家居物聯網化的大潮中,家電設備的物聯網化趨勢明顯。
如何讓優質的產品在新興的電商渠道銷售更旺,如何與電商平臺合作,如何解決線下專賣店、經銷商與線上渠道的關系,如何讓產品更物聯化,這些都是互聯網帶來的企業經營新命題。
互聯網時代追求用戶體驗和快速反應,傳統行業、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新興行業,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取代甚至被徹底顛覆,新的游戲規則給企業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智能化時代的競爭,已經不是單個產品的競爭,也不只是廠商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之間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