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卡通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國互聯互通 覆蓋衣食住行40多個領域
全國400多個城市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城市公交智能卡系統,發卡量超過5.8億張。這些數量龐大的智能IC卡,除了公交付費還能做什么?
“未來城市一卡通不僅只是一張公交卡,還能夠在便利店、藥店、報刊亭進行小額支付,甚至實現小區門禁、身份識別、支付停車費等一系列的功能。” 建億通(北京)數據處理信息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昊向記者表示,讓城市一卡通成為用戶的隨時隨地隨身的“零錢包”,成就用戶“小而美”的互聯網精致生活,業界現在急需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獨創公交IC卡網上充值系統,拓寬充值渠道;二是隨著這個充付平臺對接全國各大城市的公交卡,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公交卡整合成為一張全國性交叉覆蓋的充付平臺,形成一個有前景的商業模式。
小卡片有大未來
最早從1998年開始誕生,發展到今天的城市一卡通,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一張公交卡。事實上,這張卡在全國很多城市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公共交通,它已經覆蓋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40多個領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行不行?完全可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主任馬虹表示,全國400多個城市,按照統一標準建設完成了城市一卡通系統。其中,有180多個城市執行相同標準,全國范圍內形成50多個城市實現了互聯互通。2015年年末,這一張互聯互通卡發行城市將要達到70個以上。與此同時,目前已經發行的全國互聯互通卡已經達到1.2億張,全國的城市通卡發行總量達到5.8億張。
資料顯示,2016年年底前,我國大中型城市將初步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的跨市域、跨交通方式使用。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國范圍內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全國聯網。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構筑真正的一卡通時代,其商業前景令人憧憬。擁有2000多萬張八達通卡的我國香港地區,日消費額超過1億港元。按這個標準推算,一卡通消費未來增長潛力可期。
走向一卡多用
城市一卡通傳統應用僅在交通出行中,作用單一化。隨著用戶需求、時代變革、技術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城市一卡通順應社會發展,需具有更多功能性。
“但是,制約城市一卡通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充值。線下充值點規模小盈利少,很難滿足服務需求,網上充值成為打開城市一卡通發展瓶頸的一個突破口。” 杜昊表示,城市一卡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但如今人們對其充值便利性和應用于更多線上線下支付領域等一卡多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一卡通作為一個政府工程,本身不以盈利為目的,這就意味著能給充值點的手續費會很少,一般也就是0.3%-0.5%,即使一個充值點一年充值1000萬元,手續費的收入才3萬-5萬元,不足以養活一個充值點,線下的充值點也很難進行擴張。
經過市場調研,建億通公司發現,城市一卡通功能單一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充值不夠便捷,也制約了圍繞城市一卡通支付的新興商業模式的探索。以方便的充值系統為突破口,建億通研發團隊正式推出都都寶城市一卡通網上充付平臺。
“都都寶城市一卡通網上充付平臺不僅可以為城市一卡通充值,還可以實現線上繳費及購物消費,真正實現一卡多用,全面發揮智能卡優勢,使城市一卡通向電子貨幣的轉換進程形成環路。” 杜昊說。
移動支付主導下一個方向
“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與城市一卡通行業結合,有助于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快速整合,對移動支付業務的迅速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馬虹說。
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是下一個互聯網金融的主戰場,這一點成為業界人士的共識。市民出行必備的城市一卡通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也不再是單純的出行交通消費工具,隨著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建設和移動支付的發展,一卡通實現了地域上的延伸,使用功能更強大。
同時,城市通卡的繁榮帶動了產業鏈各方的發展,也催生了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業務模式。比如迎合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都都寶城市一卡通網上充付平臺,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一卡通脫機交易模式,同時也實現了各地通卡公司零投入與都都寶一卡通系統無縫對接,零成本拓展充值、消費商戶,為市民打造了一個真正便捷多應用的一卡通使用環境。此外,在互聯網時代,都都寶網上充付平臺已經逐漸拓展成覆蓋全國多個城市的一卡通綜合應用平臺,通過互聯網讓不同地域、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城市一卡通變成一張真正的支付網絡。據悉,目前都都寶已與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微信支付、平安、順豐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預計2016年都都寶將開通50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