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招商銀行推出NFC近場支付 互聯網讓金融更高效

作者:趙晶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5-06-18 09:10:21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因融入金融領域,一系列金融創新“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既有銀行借助互聯網技術的轉型探索,也有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領域的有益嘗試。從實踐來看,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金融服務更為便捷、高效、安全,只有抓住了這3點,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才真正站在了“風口”上——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因融入金融領域,一系列金融創新“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既有銀行借助互聯網技術的轉型探索,也有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領域的有益嘗試。從實踐來看,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金融服務更為便捷、高效、安全,只有抓住了這3點,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才真正站在了“風口”上——

  近場支付、直銷銀行、股權眾籌、P2P網貸,當金融服務注入了互聯網基因,一系列創新“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既有傳統商業銀行借助互聯網技術的轉型探索,也有互聯網企業聚合線上數據進軍金融領域的有益嘗試。如今,“互聯網金融”已從最初的概念深化為實踐,從點狀創新過渡到規模爆發。“互聯網+金融”的邏輯究竟是什么?給金融服務帶來了怎樣的變革?未來的發展將走向何方?

招商銀行推出NFC近場支付 互聯網讓金融更高效

  創新服務更便捷

  從目前的實踐看,“互聯網+金融”正按照這樣的邏輯展開:借助互聯網平臺、場景、思維,以大數據為支撐,在良好風控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普惠。

  從行業發展內在規律看,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屬于情理之中。“互聯網+”的技術意義是跨越時空限制,點與點直連,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建立更大范圍的高效連接。金融則是信息數據依賴型行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統計,去年金融業收入的97%來自信息收益,如信息收集、處理、利用、分配,進而提供支付、投資理財、融資等服務。

  支付、投資理財與融資,也是感受“互聯網+”便捷、高效、普惠紅利最為突出的3個領域。三者彼此銜接,互為支持:以支付為入口,互聯網支付平臺能夠獲得巨大的客戶資金流量,再將這些存量資金對接投資理財產品,不少“草根”投資者因此有了更普惠的“生財之路”。以余額寶為例,通過對接貨幣基金產品,一方面為客戶的沉淀閑散資金增加投資收益,一方面為基金公司拓展了銷售渠道。

  接下來,以客戶支付、投資理財留在平臺上的大數據信息為基礎,金融機構可對客戶進行信用打分,并以此為依據發放一定數額的貸款,這在傳統金融年代難以想象。那時,銀行發放一筆貸款的信息需要信貸員人工收集,不僅用時長,還存在抵押物偏好。如今,每一筆網購、每一次交易數據,甚至人脈關系,都可以作為信用評級的依據。

  上述運作邏輯在業界已有不少亮眼嘗試,一些金融創新產品更是取得了不俗的市場業績。

  在支付領域,移動互聯技術喊出了“從消滅現金到消滅銀行卡”的豪言壯語,支付追求便捷正分秒必爭。

  創新技術更高效

  近期,招商銀行推出NFC近場支付,將手機和銀行卡合為一體,消費者在商店付費時,只要將手機在POS機上靠一下,相關支付就可在線下完成。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相比,NFC支付的最大優勢在于免去了掃二維碼環節,利用NFC射頻通道與線下POS機連接,提升支付速度的同時更具安全性。今后,NFC支付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凡是標有“閃付”標志的銀聯POS機均可受理該業務。目前,全國閃付POS已經增加到360萬臺,全國50多萬臺的ATM也將逐步增加NFC功能。

  在投資理財領域,跨平臺、跨產品的互通讓資產增值服務更加普惠。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快速發展的直銷銀行。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已有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等20余家銀行上線了直銷銀行業務。今年3月,“金融大象”工商銀行也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正式上線直銷銀行——“融e行”。

  直銷銀行以網站和手機APP為平臺,提供投資理財、交易等金融服務。它與網銀的最大不同在于,客戶即使沒有該行的賬戶,也可以在該行的直銷銀行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拓寬。在工行“融e行”上,投資類服務已包括工銀瑞信貨幣市場基金、工銀e靈通、工銀安盛財富寶等;交易類服務則提供黃金、白銀、北美原油、國際原油等7個品種的在線交易。

  在融資領域,大數據信用評級讓貸款發放更加高效。由于P2P網貸、股權眾籌尚在摸索階段,相關監管暫時空缺,商業銀行電商平臺成為剖析當下互聯網融資的最佳注腳。

  創新產品更安全

  在銀行系電商中,工行的“融e購”、建行的“善融商務”起步較早,模式也相對成熟。在“融e購”平臺上,工行根據個人和商戶的交易記錄做出信用評級,為其發放相應額度的貸款,從申請到審批、發放最快1天之內即可完成。

  高效放貸如何實現?核心在于銀行借助電商平臺,將入駐企業的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獲取的信息涵蓋注冊、社交、物流、交易等各個節點,形成數據聚合效應,能夠更好地管理風險。

  大數據不僅是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金鑰匙”,也是“互聯網+金融”的未來趨勢所在。隨著大數據社會征信運用更廣泛,互聯網金融無疑會創造更多驚喜。但當下亟須解決的是,如何保證大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

  當前,可以構成大數據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7個方面:一是央行的征信系統數據;二是銀行客戶數據、賬戶交易數據、網銀數據;三是證券、基金、期貨的投資理財數據;四是海關和跨境電商平臺的貿易數據;五是物流企業的數據;六是供應鏈的上下游數據;七是社交媒體信息數據。

  為了“互聯網+金融”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監管規則也亟須配套完善。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管控,風控的核心是跨期對沖。對于當前頻發的P2P跑路事件,有專家提出疑問:互聯網平臺能否像傳統銀行那樣充當信用中介?如果能,需要滿足何種監管要求?如果不能,信息中介的經營邊界應如何厘清?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草擬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架構和規制策略。此后,監管部門應盡快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出臺明確的相關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