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醫療與制造業優勢 創造臺灣ICT產業新能量
面對物聯網所帶來的機會,臺灣從科技產業到企業界甚至新創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利用物聯網浪潮,開創新商機。事實上,臺灣可以善用資通訊供應鏈硬體制造優勢,以及在華人圈優異的領域專家知識(domain knowledge),整合出軟、硬體結合的應用服務系統,從臺灣內需市場出發,建立典范場域,從中優化軟體、硬體以及服務流程,打造出一套成熟的物聯網應用服務。而健康照護、工業(生產力)4.0,應是值得臺灣業者積極耕耘的兩大物聯網應用領域。
以健康照護為例,臺灣擁有全球華人地區最先進的健康醫療服務文化,國內不少醫療院所在科技化導入與應用上也都走的非常快,因此科技廠商與醫療院所之間的合作如果更緊密,勢必可以發展出具備價值創造的醫療健康與照護物聯網相關應用,除贏得推動服務的商機之外,同時也為硬體制造帶來商機。
放眼全球,全世界共同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硬體方面,則有不少大廠在開發可監測生理數據的穿戴式裝置,全球供應鏈成熟;平臺方面,Google、蘋果雙雄都在發展健康應用平臺。換言之,需求、硬體、國際平臺萬事俱備,只要臺灣拿得出一套創新好用的健康照護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與服務,就有機會借著國際之勢,以整案輸出或服務化產品(product as a service)的商業模式,搭上全球健康照護大餅的列車。
以工研院所發展的“遠端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為例,結合穿戴式裝置(例如智慧手表、心跳帶)、運動指引技術及相關專業領域知識,有效應用于心臟病患居家自我復健、慢性關節炎居家運動復健,及高血壓前期患者之體適能促進等服務。于研發過程中,除了曾于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強健中心進行臨床實驗之外,也在新竹香山區完成社區場域驗證。本系統結合臺灣產業優勢與優異的華人醫療領域專業知識,為工研院開發健康照護物聯網應用服務之典范案例。目前已育成兩家新創事業,并促成ICT產業從制造業升級或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者,擴大臺灣業者在市場的影響力。
在工業4.0方面,臺灣工具機、PCB與3C產品的制造能力在全球居領先之列。為因應物聯網時代來臨,如何應用感測器與智慧裝置,結合創新服務與營運模式,讓我國從低附加價值之產品制造或代工角色,躍升為服務化產品的提供者,新增系統整合、制程規畫與維修等服務收入,提升所制造或代工產品之附加價值,則是工業4.0時代智慧自動化,相關產業所關注的重點。
當然,除了既有軟硬體廠商可以從物聯網趨勢中創造新的機會之外,由于物聯網需要非常多元的創新應用,因此也正為全球新創公司帶來成功的契機。于此之際,臺灣旺盛的創新創業能量,也應該迎合這股物聯網大浪潮,積極以物聯網創新應用,搭上蘋果、Google等國際巨頭的平臺,尋找站在巨人肩膀上開創全球市場的機會,或是與國內科技大廠如華碩、宏碁等,一同從國內市場出發,進而跨足全球市場,都是可行的方向之一。
綜觀而論,全球制造與IT大廠都競相投入分食物聯網市場大餅,在主導業者尚未出現之際,整個市場呈現出小廠急創新、大廠忙并購的熱鬧態勢。而臺灣在應用過去硬體制造能力優勢之際,必須擺脫硬體制造思維,在軟體與服務上下更大的功夫,打造整合硬體+軟體+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能力,同時也憑藉臺灣擁有深厚華人圈的文化、藝術與優質生活底韻,能創造出具備競爭力的物聯網創新應用服務,進而在全球物聯網服務鏈中扮演要角,藉此擺脫臺灣ICT產業的制造代工命運,創造我國ICT產業的第2條S成長曲線,開創更大的市場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