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智能硬件仍在路上
談到智能硬件時,Emotiv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譚黎如是說:“我們都是非常,非常早期的拓荒者。”
的確,盡管智能硬件的發展風頭正勁,但目前市場尚處于拓荒階段,發展前景仍不明確。智能硬件仍在路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將是智能硬件制造商們面臨的艱巨難題。
智能硬件風力堪比“燦鴻” 眾籌或將成鼓風機
用戶的追捧、創業的泛濫、廠商的賣力、互聯網巨頭推波助瀾,智能硬件市場2015年出現爆發性增長。對智能硬件的創業企業來說,從供應鏈到物流到生產到銷售,任何一個環節的薄弱或者缺位,都有可能造成創業失敗。
京東金融副總裁、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硬件的商業模式已經從過去的B2C逐漸轉向C2B,需要與更多的跟用戶和市場接觸。而且,智能硬件創業門檻比較高,不僅需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還必須具備在制造、倉儲、物流工業管理,工業設計等方面多資源的整合能力,這不僅是一種創業,還是一個眾籌的過程。
根據京東6月份發布的《智能硬件數據分析報告》,2015年1—5月智能硬件的同比銷售額增長264%,用戶量增長了215%,智能硬件的客單價也同比增長了50元。
據報道,一款名為“蘿卜”的平衡車上線不到三天,就在淘寶眾籌募集到1000多元萬元,該款產品有望刷新淘寶眾籌平臺的紀錄。另據悉,號稱“全球第一款無線智能頭機”的Vinci近日登陸京東股權眾籌平臺,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Vinci也實現了融資千萬的目標。據中新網報道,蘇寧眾籌近日獨家首發舜天手環,目前已經上線眾籌預熱。
眾籌模式風靡IT領域,與創業企業與生俱來的規模小、風險大的特征有密切關系。智能硬件市場雖然蘊藏一座富礦,激發了創業企業掘金的巨大動力,但創業企業作為小微企業的典型代表,同樣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不少創業企業三五桿槍組成一個團隊,卻受制于資金不足。眾籌模式自從2011年傳入國內,令一度陷入迷茫的創業者尋覓到了一個獲取低成本資金的機會,主攻智能硬件的創業企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捷徑。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電池的續航延長以及低功耗藍牙等無線標準的推出,未來幾年智能硬件設備將高速增長,而全球智能硬件設備的“風口”或出現在2020年,而眾籌將成為最大的鼓風機。
智能硬件仍在路上
雖然無論從數據上還是從產品數量上看,智能硬件市場的發展風頭正勁,但仍然存在著內冷外熱的尷尬,尤其是如今能夠實現真正盈利的企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智能硬件設備市場仍然處于拓荒階段,發展前景也還不明確。
目前,無論是芯片、技術方案、算法技術、傳感器還是續航、顯示等方面的技術都在以“火箭”式的速度在探索發展,而借用這些本身還處于快速演變中的技術進行產品的搭建,就像是直接將實驗室的產品搬到了市場商業化中。
對此,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陳雪濤認為,智能硬件設備目前尚未形成一個行業,而只是一個細分市場。互聯網公司、IT公司和傳統的運動裝備公司都對產業有涉及,通過各自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切入可穿戴市場。然而當前全球的智能硬件設備仍然還是個未能完全走出實驗室的新型產品。雖然面臨市場爆發期,但其規模和成熟度還需要時間醞釀。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智能可穿戴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在解決用戶痛點并沒有大的突破,很少有引爆市場獲得實際的銷量的影響力。我們應該從用戶需求角度用極致產品去解決已經存在的剛性需求,而創造需求比較難突破”。
如同任何新興的計算平臺一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吸引消費者等,都將是智能可穿戴制造商們面臨的艱巨難題。
智能硬件的未來在解決剛需
與以往不同,物聯網時代將要面對一個更大的挑戰,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已經從單個變量增長到好幾個變量。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一切都是未知的。很多以往自認為成熟的東西在變得不成熟,而同時也有許多不成熟的東西,卻在慢慢變得成熟。
目前智能硬件的處境有點微妙,很多看似智能的產品,其概念遠大于實際的使用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硬件確實給投資者挖了幾個坑。
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智能硬件行業的弊端主要集中在盲目復制國外模式,難以與中國消費者實際需求結合起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智能硬件項目最終落得曇花一現的結局。
智能硬件創業想走得長遠,想贏得消費者以及資本市場的認可,最終還是要靠解決一個強大的剛需來實現。李一男的小牛電動車能夠創下京東眾籌新紀錄,靠的是龐大的電動車存量市場。而在近兩年內拿下兩輪融資的睿仁醫療旗下的發燒總監更是給智能硬件創業提供了一個標準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