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技術將迎向何種商機與挑戰?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許多大廠已極投入穿戴式裝置的產品研發,智慧手表、運動手環等都是業者聚焦的產品開發方向。三星在今年CES展出即將上市的智慧型手表,4月蘋果 Watch上市也吸引購買潮,而小米(Mi)運動手環以低價位策略搶攻市場,更造成人手一環的熱鬧景象。
根據市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穿戴式裝置市場將較現階段成長3倍,從1,900萬臺的規模成長到6,000萬臺。Juniper Research并預測,在未來幾年穿戴式裝置將朝M型化發展,一類是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就如智慧手表結合測量各種生理資訊外,還可作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并擁有來電提醒、音樂播放以及可使用各式應用程式等功能。或是結合醫療相關領域而開發的專業型穿戴式裝置,測量精準度相對較高,所測得的數據也可實際作為醫生診療的依據;而另一類則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但功能較陽春的產品。
另外,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估,穿戴式裝置市場出貨量可望從2014年1,960萬臺成長至2015年約4,570萬臺,年成長率大幅躍升133.4%。到了2019年更上看1.26億臺,這5年的年平均復合成長率(CAGR)更將達到45.1%。
從產品受消費者歡迎的程度,以及市調單位對穿戴式裝置市場發展的樂觀態度,都似乎預告著穿戴式裝置市場將是協助廠商創造下一波營收產值的新領域,因此不僅終端裝置制造商,零組件制造、IC設計業者,都將產品開發方向瞄準穿戴式裝置。
智慧手表融入智慧家庭
市調機構紛紛認為,目前穿戴式裝置主要的應用為運動手環、智慧手表或醫療相關測量裝置,近期較夯的不啻為智慧手表。ARM行動市場全球行銷總監James Bruce也看好智慧手表將成為穿戴式裝置的消費首選,“腕表類產品顯然將會是這項技術的主要應用,如今我們正處于這一成長市場的開始。
不過,相較于其他穿戴式裝置,目前智慧手表顯然比較像是智慧型手機的輔助工具,智慧型手機擁有的功能在智慧手表上也可以看到,不像穿戴式醫療裝置的功能較明確地專注于量測、監控各種生理資訊。
隨著物聯網(IoT)應用范疇逐漸擴大,手機已經進駐智慧家庭,成為智慧家庭系統遠端控制工具,不僅如此,手機也化身居家電器的遙控器。作為智慧型手機輔助裝置的智慧手表能否如同手機一樣成為智慧家庭應用的一員?亦即未來消費者也能透過智慧手表控制空調、照明等。博通(Broadcom)寬頻通訊與連線事業群資深行銷副總裁Rich Nelson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這是由于物聯網的宗旨及為萬物皆可聯網,既然智慧手表是智慧型手機的延伸,自然智慧手表也應該可以做為智慧家庭的控制裝置。更重要的是,即使未來智慧手表有新的發展方向,不再是智慧型手機的"附屬品",一樣也能夠和許多智慧家庭裝置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