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智慧農業逐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信息處理等方面仍待完善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中國廣播網
日期:2015-07-23 09:57:51
摘要:從土壤分析到作物種植,從天氣監測到施肥撒藥等,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智慧農業,正在逐步改變著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農業正催生出一個巨大的市場。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就,正逐步擺脫“靠天吃飯”的老印象。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歐美的一些大農莊里,無人駕駛拖拉機穿梭其中,大批“生菜機器人”在查看每株作物的生長情況,農場主只需通過手機便可掌控農場的核心數據。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數據監控與機械化,我國農業發展的潛力依然巨大。

  目前,從土壤分析到作物種植,從天氣監測到施肥撒藥等,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智慧農業,正在逐步改變著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農業正催生出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分析智慧農業這個行業的時候,不能不先說一下投資人熟悉的江淮動力這家公司,江淮動力以前以生產汽油、柴油發動機為主。上個月更名為“智慧農業”,證券代碼“000816”保持不變。我們所說的智慧農業是一個行業的整體。曾有分析文章做這樣的標題:物聯網+大數據 = 智慧農業。農業變得智慧真的這樣簡單嗎?國金證券財富中心策略分析師黃岑棟做出了分析。

  黃岑棟說,顯然不會像這樣一個公司來的這樣簡單,智慧農業其實改變了很多的生產要素和生產工具,包括人都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傳統的農業,它的勞動力是傳統的農民,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智慧農業,它的勞動力是網絡的新農人。如果從這種組織形式上來看,原先傳統農業是以村、戶為單位,現在是公司化、農場化這樣一個組成形式。更加會有改變的是勞動工具以及流動的渠道,這有可能是后期改變比較大的。原來我們的勞動工具是剛開始是人力,后面變成小農,現在就是機械,我們未來的方向是智能設備加上網絡化等;從流通渠道上來看,原來的傳統農業,它的流通不是特別完善,有很多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差,導致它的流通領域也是比較差,未來是互聯網,通過一些電商這樣的形式來改變流通渠道。最后是勞動對象,原來都會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包括食品整體價值比較低,而未來的方向肯定是要進行預測,肯定要進行有機生產。另外,產品價格也會適當比較高一些。這樣以來,完成整個智慧農業的轉變。此外,還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成本,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方向是明確的,但過程有可能比較曲折。

  我國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誰來種田的問題。城鎮化的發展帶來農村形成“空心狀態”。雖然出現家庭農場,但是要保證糧食安全問題,用企業化的方法建設現代農業,是可行的方法。但是投入也非常高,目前我們智慧農業可能要多少投入?

  黃岑棟表示,原來農民的生產完全是一種小農生產,主要是小農經濟,目前相當比例的農場,都是一種機械化生產,它主要投資一些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以及機動車輛等就可以。而我們未來的方向,第一,要做一個精準化的生產,比如布置大量的一些傳感器、結點來構成一個監控網絡,通過這樣一個傳感器,可以從土壤作物、設備采集一些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從而降低生產的風險,提高生產率。其次,還要做一個智能化的生產,一方面靠現代人;另外一方面,有可能需要機器人作為一個生產工具,從而進行這樣一個整體的升級。

  黃岑棟稱他估算了一下成本,因為現在有一些省市,包括一些村莊在做試點。他把整體的農業分成三部分,大田種植現在基本每畝成本在500元左右,現在我們國家大田種植面積大概有13.16億畝,它的投入資金即是6500億;另外,水產部分一畝地的投入資金是1千元,現在有1.25畝,即要有1250億元這樣一個成本;其他包括大棚種植、設施的園林等,也按此計算,大概需要4千億這樣的成本。如果涵蓋所有土地的話,成本要上萬億。所以從投入成本上來看,目前而言還是會比較大。

  在智慧農業行業里面,有哪些產業鏈現在比較成熟,哪些產業鏈還需要完善和發展?

  黃岑棟認為,如果從整體的產業鏈來看,可以把它分為四大類:生產、物流、銷售和消費,這是最主要的四個產業鏈。從生產領域里的一些子產業鏈上來看,可以把它分成水產養殖、大型種植、設施農業,還有禽畜養殖,在智能化的背景之下,肯定還有一個產業鏈要含進去,即一些信息的感知、信息的傳輸以及信息的處理。從目前生產的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顯然種植的方面,包括施肥等,這些產業已非常成熟。目前不成熟的是一些信息的感知、信息的處理,其還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用技術不斷去完善。物流領域有冷鏈物流還有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發展比較成熟,冷鏈系統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冷鏈系統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和發展。銷售方面,原來的銷售非常簡單,現在新的渠道上來看,有一些電商開始進入,這些新產生的產業,肯定還處于一種發展過程,還要不斷進行完善。最后就是消費,現在對一些食品安全,一些企業在做一些層層可追溯的系統,有些上市公司也在做,而這也是在發展的個程中,現在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進行追溯。

  2010年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其實目前涉農電商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像正邦科技公司戰略轉型“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輝隆股份、農產品、東方集團都在發展涉農電商業務。互聯網帶給公司的效益目前體現在業績當中了嗎?

  黃岑棟認為還不能完全體現,因為從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公布的一季報或是二季報的初披的一些情況來看,并沒有完全指出涉農電商給它們的業績帶來多大的增量。但是有這樣的一個趨勢,畢竟有一些公司,它的發展非常迅速,比如阿里巴巴。

  神州數碼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認購一家農業物聯網公司。早在去年,神州信息就以7.1億元收購在農業信息化領域有十余年經驗的中農信達,完善了數字化中國的智慧農業新版圖。神州數碼做為一家做系統集成和軟件設計的公司,這種布局與輝隆股份、農產品這樣的公司涉網相比,哪種模式發展更快?

  黃岑棟說,其實站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很難判斷它們未來哪種方式發展更快,因為它們是不同的生產,也是一個整體不同的環境系統。從目前數碼這個角度上來看,它有可能切入到信息化的過程,目前它的發展程度比較不錯,但投入和產出進行比較,有可能還是要一段時間。輝隆和農產品的業務不太一樣,輝隆本身做化肥材料,它行業本身比較成熟,只不過涉網以后,它的銷售渠道有可能會更加多樣化,它的銷售流通環節在當中產生的成本有可能會降低;另外,它可接觸到的消費者有可能會更多一點。

  江淮動力上個月更名為“智慧農業”,現代化農業對農機的需求,將會給公司帶業多少業績空間?

  黃岑棟稱,從這家公司本身來看,它的業績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對二季度預期好一些,這家公司轉型的欲望比較強烈,所以去做名字的更換,同時也介入這些領域,但只有通過以年為計的計算單位,它才可能進行一個短期成功。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