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指導意見對智能硬件行業的5個影響
日前,國務院一紙《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再次將國內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推向了前臺。
通過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從而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成為了《指導意見》的關鍵所在,而具體的11個行動計劃也有不少涉及到了智能硬件行業。那么,這個由國家背書的《指導意見》出爐之后,會對智能硬件行業產生什么影響呢?今日,小編盤點了其中的重要環節。

1.“互聯網+”協同制造
關聯產業:云計算及物聯網、工業機器人。
關聯部門:由工信部牽頭,發改委、科技部負責。
原文核心: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廠為發展方向,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快推動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加速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2.“互聯網+”益民服務
關聯產業: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移動醫療。
關聯部門:由發改委牽頭,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人保部、商務部、衛計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旅游局、網信辦、信訪局等負責。
原文核心:
發展體驗經濟。支持實體零售商綜合利用網上商店、移動支付、智能試衣等新技術,打造體驗式購物模式;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和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鼓勵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
3.“互聯網+”便捷交通
關聯產業:智能汽車。
關聯部門:由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共同牽頭。
原文核心:
推動主管部門和企業將服務性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互聯網平臺提供實時交通運行狀態查詢、智能停車等服務,推進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多種出行方式信息服務對接和一站式服務;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推進交通運輸資源在線集成,推廣船聯網、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應用。
4.“互聯網+”綠色生態
關聯產業:云計算及物聯網。
關聯部門:由發改委牽頭,環保部、商務部、林業局等負責。
原文核心:
依托現有互聯網、云計算平臺,逐步實現各級政府資源環境動態監測信息互聯共享,形成全天候、多層次的智能多源感知體系;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利用電子標簽、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電子廢物流向,創新再生資源回收模式。
5.“互聯網+”人工智能。
關聯產業: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家用機器人。
關聯部門:由發改委牽頭,科技部、工信部、網信辦等負責。
原文核心:
促進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若干引領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骨干企業和創新團隊,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以上5個領域當中,與智能硬件行業關系作為密切的便要算壓軸的人工智能了。而其具體組成則分為3個方面,主要包括:
1. 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建設支撐超大規模深度學習的新型計算集群,構建包括語音、圖像、視頻、地圖等數據的海量訓練資源庫,加強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等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產品、工業制造等領域規模商用,為產業智能化升級夯實基礎。
2. 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鼓勵傳統家居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集成創新,不斷提升家居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創造新的消費市場空間。推動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設立跨界交叉的創新平臺,加快智能輔助駕駛、復雜環境感知、車載智能設備等技術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支持安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發展和推廣圖像精準識別等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安防產品的智能化服務水平。
3. 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著力做大高端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提高移動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能力。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分析,大力豐富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推動互聯網技術以及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智能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入應用,大力提升機器人產品在傳感、交互、控制等方面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
此外,《指導意見》也對整體創業環境發布了指導意見。對于身在其中的智能硬件行業,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 強化創業創新支撐。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平臺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等資源,提供研發工具、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為小微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
2. 積極發展眾創空間。充分發揮互聯網開放創新優勢,調動全社會力量,支持創新工場、創客空間、社會實驗室、智慧小企業創業基地等新型眾創空間發展。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對于包括智能硬件領域在內的中國互聯網及整個科技行業來說,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指導意見》意義非凡。
新華社援引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的觀點認為,此次“互聯網+”行動下將有三類企業主體:互聯網企業、驅動升級的技術支撐企業以及轉型后的一些傳統企業。
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辛勇飛則認為,“中國制造業有規模優勢,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門類齊全;中國的互聯網也發展迅猛,用戶規模最大,產業實力僅次于美國,擁有全球級別的競爭力。”“整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趨勢之下將形成新的生態體系:工業大數據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工業云計算服務、融合應用解決方案等業態將出現,規模龐大的新興市場應運而生。”
在中國,政策對于產業的影響巨大,而涵蓋了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家居、智能汽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領域的智能硬件行業正處在國家大戰略的路徑之上。不論是對于業內的玩家,還是創業者,也許如今真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