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白絨山羊植入電子耳標

工作人員為白絨山羊植入耳標
近日,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農牧局工作人員深入阿拉善左旗查干德日斯嘎查,為牧民家白絨山羊植入電子耳標。小小的電子耳標將對應一組二維碼,記錄一只白絨山羊絨毛細度、產地等所有信息,牧民可以在家自己用儀器檢測出當地白絨山羊的絨毛細度。
阿拉善白山羊絨在世界享有“纖維鉆石”的美譽,但近年來,受到自然環境、經濟效益等因素影響,阿拉善白絨山羊絨質出現參差不齊、品種退化等問題,怎樣摸清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群的“家底”,又該怎樣保護?今年,該盟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加速白絨山羊產業轉型升級,為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提供更多的活力,激發更大的潛力。
振興阿拉善白絨山羊產業,借助“互聯網+”優勢,該盟在全區范圍內率先建立“阿拉善白絨山羊質量安全監管和溯源系統”平臺,以求摸清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群的“家底”,從而保護和壯大這一優質品種。做為“互聯網+”的終端信息源,白絨山羊電子耳標埋置與羊頸部皮下,與對應的二維碼相綁定。同時,相比過去外掛式耳標信息量更為完善,也不容易遺落丟失。
“電子耳標像人的身份證一樣,對應唯一的代碼號,所有信息都在里面,一式三聯,比如1529292代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后面是序號,代表羊的個體號,三個標簽一個存檔,一個貼在絨山羊的產品上,一個貼在羊肉上,這就是阿拉善白絨山羊可溯源體系?!卑⒆笃燹r牧業局唐培榮告訴記者。
阿拉善白絨山羊質量安全監管和溯源系統是支持電子耳標的信息庫,這里集合了所采集羊只的產源產地、絨毛細度、飼養方式以及繁殖圖系等信息。以后收購羊絨,只要通過配發到牧民手中的“二維碼識讀器”或安裝在手機中的應用軟件,就可以掃描了解這只羊的絨毛顯微直徑、長度以及羊的產地、飼草料情況等重要信息。
阿拉善盟農牧業局局長魏雄會告訴記者:“這個耳標和人的身份證一樣,終身一個號。白絨山羊有碼可掃,產地、絨質有據可查,這只是電子耳標功能的其中一項,電子耳標最主要的用途是進行種群保育。凡是達到14.5微米以下的白絨山羊必須配備電子耳標(接點),同時在羊的左腳上對于14至14.5微米的噴涂藍色油漆,14微米以下的噴涂紅色油漆(接點)。從現在開始選育,選細淘粗,把粗的羊經過測定都淘汰掉,把細的羊作為種羊保留下來,做品種繁育,提高阿拉善白絨山羊整體質量和品牌。政府還出臺政策,對達標白絨山羊進行補貼。對(絨毛直徑)在13.99微米以下的,政府給予140元補助,14至14.5微米的給予100元補助?!?/P>
今后,白絨山羊電子耳標中還將加入牧民養殖信譽度、絨質分析等內容,而這些信息的錄入和發布,則完全掌握在相關部門和市場調節的監管之下。
白絨山羊產業作為該盟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增加就業、穩定邊疆、提高農牧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了解,2014年,達105萬只,年產山羊原絨360噸,年出欄白絨山羊25萬只,年產值達3.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