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應向一體化邁進
隨著國家發布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我國試點智慧城市已近300個。智慧城市建設對于提升我國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的運轉效率,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同時對于擴大內需、提振經濟是有重要意義的。不足的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還存在風格各異、水平參差不齊、數據共享不充分、應用優勢發揮不突出等問題。我認為,要使智慧城市建設上一個新臺階,需要大幅提升一體化水平。
從技術上看,建設一體化智慧城市的條件已經成熟。實現眾多信息化系統一體化運轉,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時至今日,卡脖子的主要難題已經迎刃而解。光纖寬帶網和移動互聯網使我們能將任何一個基層單位連接進來,信息網格技術使我們能夠方便地集成各種異構信息系統,云計算技術使我們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大數據技術可以支撐我們對海量數據進行自動分析形成決策依據。
與此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建設一體化智慧城市,是個紛繁復雜的浩瀚工程,如果沒有一個簡單優美的解決方案,難免會有失敗之虞。我在此提出幾點思路:
第一,采用“面向服務+構件化組裝”實現系統大集成。面向服務體系結構(SOA)是近年來在互聯網上實現異構信息系統集成的成功架構。構件化組裝是SOA技術成熟之前實現復雜軟件系統集成的主流方法。前者適合松耦合大環境,后者適合緊耦合小環境。由于智慧城市的服務環境是相對比較固定的,可以引入構件化的思想,來比較容易地實現服務發現、服務組裝等功能,同時又由于采用了面向服務機制而具有跨平臺、跨地域的能力。
第二,采用“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實現數據大融合。要為智慧城市定義統一的功能規范和接口標準,建立智慧城市數據共享評估體系,自動考評數據共享的數量和質量。建設市級的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將村、鄉、鎮、縣(區)、市級各單位的數據同步到集中的數據中心。所有數據,都要從源頭抓起,劃定責任單位,做到“一數一源”,確定數據準確、不沖突、可追溯。市級重要數據同步到省,省級重要數據同步到中央,同時建相對集中的全國性災備中心。邏輯上,無論從哪一級別看去,所管轄范圍的數據都可以做到隨手可得。
第三,采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業務大貫通。在上述架構和機制下,公安、財政、民政、環保、文化、衛生、教育、農業等所有部辦委局,可以組織下級部門并行開展工作,在三級數據中心體制下實現各自業務流程的縱向貫通。同時,定義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規范,實現不同部門間數據最大化共享和協同工作。
第四,建立分級安全網和動態防御體系。安全風險、管理復雜、網絡太多太雜等問題一直是困擾信息共享的難題。利用這個機會將所有政府網絡統一成三張不同安全等級的網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將政府網絡劃分為核心網、政務網和公眾服務網。核心網單獨組網,采用100%國產元器件設備,不與外界有任何物理連接,所有核心部門連入這張核心網。政務網采用100%國產設備,通過物理隔離的單向通信裝置與公眾網交換數據。公眾網主要用于政務公開、向公眾提供政務服務。與此同時,要建立動態安全防御體系,形成全網實時安全態勢,對核心數據的訪問進行安全審計,建立分級應急響應中心,防御所有網絡違規、入侵和破壞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