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80%的“企業軟件互聯網化”都是偽互聯網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用這首唐詩來形容當下的中國企業軟件行業,可謂再合適不過。這便是,無論巨頭還是創業小公司,一個個爭說“互聯網化”。然而,現狀卻是換皮易、換心難,扒開一看,80%號稱“互聯網化的企業軟件”其實是偽互聯網化!
【三大癥狀:80%是偽互聯網化】
如今上至總理,下至老百姓,互聯網化、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紅得發紫。
我在傳統企業轉型培訓課“重創新”中提出,用互聯網的技術、方法論和價值觀,去重構(注意不是顛覆)傳統行業,構建“入口模式”的新商業形態,這是中國當前經濟最大的亮點,也是新的增長點。這股浪潮的強勁沖擊,直接催生了“企業軟件互聯網化”的大潮。
互聯網化,是指企業利用互聯網(包含移動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從事的內外部商務活動。隨著云計算和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企業在業務的拓展和發展中,正逐步將內部的業務流程和外部的商務活動與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整體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趨勢稱為企業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
于是,中國的企業軟件們紛紛撿起了這個尚方寶劍,即符合潮流,聽起來又性感,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股價,趕緊沖啊!一時間,“企業軟件互聯網化”似乎成了一個點石成金的咒語。可惜事與愿違,來看看下面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現狀:
癥狀一:現階段各家企業軟件的數據沒有互相打通,于是就出現了客戶在A平臺管理銷售,在B平臺進行內部溝通,再去C平臺進行財會對賬的搞笑場景。
癥狀二:笨重老舊的界面,當員工已經習慣了體驗好的個人APP,讓他(她)們再用老式企業軟件簡直像受罪,下班便不想再用,許多人直接在微信里辦公,數據也跑到了微信上,移動管理淪為空談。
癥狀三:沒有本質改變的商業模式。譬如銷售、迭代、客服和賺錢模式,如某CRM軟件的售前經理職責為:配合銷售進行公司宣講、進行售前咨詢、負責招投標等工作等;某新近拿到投資的企業軟件企業大舉招聘銷售,實際也是靠銷售人員廣泛鋪點。效率低、客戶體驗差,也看不到互聯網模式在哪里。
試問,這究竟算哪門子的互聯網化???不信你用一遍各家產品,說80%是偽互聯網算不算客氣?
【三大趨勢:深刻理解行業趨勢】
這個怪現象,讓我想起了浮躁的中國智能硬件產業,牛皮滿天飛,智能在哪里?有人譏諷,“絕大部分國內智能設備是給老產品加上WIFI或藍牙,再加一個手機APP,接入帳號和社交功能就開始吹噓智能了”。
這都是沒有深刻理解客戶痛點去踏實做產品,而盲目跟風造成的。實際上,中國企業軟件行業,要直面企業軟件當前的三大趨勢。
第一,在線化,由原來大型的ERP(企業資源計劃)轉向SAAS(軟件即服務)。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原有企業軟件的銷售、服務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企業客戶的需求。國內企業軟件領軍公司用友、金蝶紛紛做出改變,因此出現了用友軟件改名“用友網絡”的代表性案例。最近兩年隨著淘寶第三方服務、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的興起,SAAS類軟件獲得中小企業的廣泛追捧。
第二,碎片化,由原來的綜合大型軟件獨領風騷轉變向各單項應用冒頭。原來的ERP軟件部署在企業內部,往往高度集成、操作復雜。企業從選型到部署花費的時間長、成本高。這幾年則有各單項服務的企業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銷售、財會、企業協同等多個領域均有領軍企業脫穎而出。如用友旗下暢捷通的主打產品,分別是工作圈、客戶管家、會計家園等產品。
第三,免費化,大量企業軟件由收費模式轉向免費模式。互聯網的免費思維,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影響各個行業。企業軟件受此影響最大的轉變就是,很多原來收費的軟件現在改免費了。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企業軟件開始從商業模式上對互聯網企業進行模仿和創新。
換言之,只有順應了三大行業發展趨勢,又能解決企業客戶的三大頑癥,才能在新一輪的劇烈變化中站穩腳跟。
【破局的三大關鍵】
怎么破?所謂“破字當頭,立在其中”。我認為,企業軟件真正“互聯網化”的要害有三點,正好對應著上述三大頑癥。
第一,數據PaaS化。企業軟件的未來應該是什么樣?應該不是現階段只能提供單一功能的企業軟件這樣。是否能有企業提供一個統一的PaaS平臺,供其他單項軟件企業在上面進行開發并將數據打通?企業客戶可以在不同軟件之間進行切換,而不擔心數據對接的問題。當數據存儲在云端,當單一功能軟件之間的數據可以進行輕松對接,才可以說企業軟件行業實現了真正的互聯網化。
第二,體驗APP化。過去十五年,是個人互聯網超級繁榮的十五年,用戶也已經喜歡了個人APP更加友好的用戶體驗。企業軟件企業是否可以參考面向大眾用戶的手機APP,徹底改變銷售模式?國外已經出現類似企業版APP store的公司,讓用戶可以像安裝一款手機APP一樣簡單高效地使用企業軟件。更加重要的是,用戶的數據無須遷移,可以隨意增加或減少使用的軟件。
第三,模式FreeMium化。中國互聯網有著舉世無雙的Freemium模式,即“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以360為例,周鴻祎以免費查殺流氓軟件、殺毒起家,一路延伸到瀏覽器、導航、搜索及手機助手。七年前我就曾公開表示,360其實是中國最成功的saas企業,所謂安全軟件互聯網化。
當然,從收費邁向免費決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這將意味著放棄唾手可得的巨額利潤。但企業軟件企業們顯然強烈感受到: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產品只有吸引最大限度地用戶使用,才能獲得更廣泛的用戶反饋,迅速優化產品。而更卓越的產品能幫助其達成更富于想象力的回報機制。
【結束語】
“互聯網化”不容易。而對新事物先神化、再異化、最后妖魔化,是中國傳統。平心而論,互聯網化之于當下企業軟件,仍是一個最大的正能量。它不應該為炒作者買單,如果有踏踏實實的產品創新推動,企業級互聯網依然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實際上,互聯網巨頭和風險投資對此心知肚明。今年以來,企業軟件領域的新聞事件不斷,不僅有創業公司巨額的投融資消息爆出,也有企業軟件巨頭布局互聯網領域、互聯網巨頭涉足企業軟件的動作;在互聯網領域To C的機會雖然很多,但新的窗口已越來越少,投資人也在紛紛轉向看To B的機會。
在這一片看似熱鬧的“企業軟件互聯網化”背后,擯棄浮躁者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