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智能家居加速智慧社區落地 萬億級市場蓄勢待發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安防市場報
日期:2015-08-31 09:38:34
摘要:自2008年“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出現之后,引發了全球一輪智能建設熱潮。中國緊跟世界步伐,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進,北京、上海等地均出臺“智慧城市”規劃方案。近期,有關部門相繼公布了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新一輪智慧城市熱潮已經到來,智慧城市落地到生活當中就形成了區域性的智慧社區。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社區概念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

  自2008年“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出現之后,引發了全球一輪智能建設熱潮。中國緊跟世界步伐,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進,北京、上海等地均出臺“智慧城市”規劃方案。近期,有關部門相繼公布了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新一輪智慧城市熱潮已經到來,智慧城市落地到生活當中就形成了區域性的智慧社區。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社區概念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

  作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智慧社區建設也如火如荼。智慧社區不是一個新概念,一直以來根據各行業關注的焦點不同,智慧社區注重的是小區物業相關系統的數字化以及家電等設備的智能化,并沒有形成一個可持續運營的智慧社區商業模式。隨著近年來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各行業和人群對信息化服務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具體,國內目前的智慧社區發展與整個行業的發展緊密相聯。智慧城市、寬帶中國、信息消費等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開始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角落;房地產行業對于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溢價增值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居民對生活環境已經從滿足于基本居住條件,開始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健康、更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發展。

  智慧社區作為連接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紐帶,已成為社會生活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智慧社區的范圍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包含了家居生活、物業管理、社區周邊商圈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務。智慧社區目前在我國發展狀況如何?智慧社區這一市場不僅被安企所看中,更被互聯網企業、智能家居企業、傳統家電企業、房地產物業等企業看好,這個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藍海市場”的智慧社區發展趨勢又如何?

  智慧社區現狀調查

  智慧社區從功能上講,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核心,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智慧社區由高度發達的“鄰里中心”服務、高級別的安防保障以及智能的社區控制構成。智慧社區在我國發展已久,但是進展緩慢,要形成規模化的智慧社區還面臨著諸多困難。

  現狀一:未掌握核心技術,智慧應用處于初級階段

  為了規范住宅智能化建設,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辦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臺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智能化小區是智慧社區的前身,主要強調三方面內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統、信息管理子系統、信息網絡子系統。為了促進平安城市建設,公安部于2005年提出了3111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進對于小區安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早期的智能化小區模式實現了設備的自動監控但并未實現自動控制網絡與互聯網的互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動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應用走進社區,進入家庭,智慧應用逐漸增多,而且智能家居成為最有潛力的物聯網應用領域之一。但是智慧社區發展至今還沒有形成規模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國內相關企業并沒有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導致了一些列連鎖反應。沒有核心技術使得成本提高,并且融合率很低,最后導致產品或方案單一且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條。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充分融合了物聯網技術與傳統信息技術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逐漸出現,并在一些發達地區開始實施。智慧社區典型應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業、智慧政務、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網絡和多媒體信息網絡于一體的一個家庭信息化網絡平臺。家庭控制網絡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接入因特網、公眾電話網、廣電網、社區局域網等網絡,通過家庭網關實現電子信息設備、通訊設備、娛樂設備、家用電器、自動化設備、照明設備、監控裝置及水電氣熱表的控制與設備間協同。智慧物業利用小區視頻監控網絡、各種傳感器網絡及小區寬帶網絡構成物聯網系統,實現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運、停車場管理、日常設備檢修與維護、環境監測、電梯管理等智慧服務。智慧公共服務利用信息共享與集成技術,實現社區醫療服務、“一站式”繳費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以及養老服務。特別是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使得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實現智能化,打破老人獨自居家活動的狀態,老人的各種訴求被感知。智慧政務對部門、科室、社區業務進行科學分類、梳理、規范,創新服務管理模式,提高服務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實現社區一站式服務、社區經費管理、綜治維穩、社會救助等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大量結合了物聯網技術的社區應用還處于方案或試運行階段,物聯網應用需求的發掘還不充分,智慧社區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現狀二:智慧社區建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智慧社區本身代表了一種較現代的生活方式,受建設成本和消費水平影響較大。目前,國內智慧社區的發展不均衡。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大城市外,其他沿海城市、直轄市和各省級中心城市發展較快,智慧社區主要集中在這些大城市的主要社區。

  以亞洲第一智能化社區深圳“紅樹西岸”為例,百仕達集團在2001年12月舉行的深圳地王拍賣會上,以人民幣7.8億元奪得南山濱海一塊地皮,該地被深港兩地傳媒冠以地王之王的美名。隨后百仕達地產投入3000萬美元巨資,并且與世界著名企業LG、霍尼韋爾及日訊合作推出智慧社區概念。當年市場和行業普遍看衰此項目,認為智慧社區的概念基本沒人知道,更別提智能家居了,但在建成之后,“紅樹西岸”打造出了引領時代的中國第一智能家居社區而且是亞洲第一智能化社區。

  據了解,該小區由智慧中心、智慧政務、智慧民生三大部分14個子系統組成。智慧中心記錄了街道所有的人、地、物、事、組織,這些數據精確到了每個社區的每個單位、每個樓門甚至每個井蓋。智慧政務借助信息手段,對部門、科室、社區業務進行科學分類、梳理、規范,創新服務管理模式,提高服務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包括社區一站式服務系統、惠民系統、社區陽光經費管理系統、綜治維穩系統以及和諧指數評價系統等。每個社區的用戶都可以通過App購買物品、辦理物業費用或維修等等。

  在社區安防系統中,從小區周邊的智能探測器到小區內智能警示系統,從大堂智能門禁到能識別業主身份的電梯,從智能門鎖到室內層層防護模式設定,均體現出了智慧的色彩。在這里,你必須通過身份確認才能進入小區。記者從該小區物業處了解到,對身份確認完畢后,還必須刷卡才能乘坐電梯。通過智能卡上的信息,電梯會把你帶到自家所在的樓層。到達家門口,住戶可以通過有密碼的智能卡或者指紋記錄開門。在門口還安裝有一塊小小的方塊形液晶顯示屏,這是家庭的智能終端,可以進行各種家居智能操作。從智能終端上,可以看到“外出、就寢、在家”三種選擇狀態,燈光場景、窗簾、防盜安全系統等將根據不同的狀態選擇自行啟動或關閉。

  智能家居加速智慧社區落地

  智慧社區的發展是一個持續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經過了幾個階段,包括智能化、數字化、智慧化,產品與技術從非可視樓宇對講開始逐步向網絡化、信息化、可視化以及社區服務化方向發展,服務范圍從樓宇、家居擴展到周邊商圈。

  要建立智慧社區,僅僅靠手機App肯定不夠,需要一些智能家居產品予以配合。包括智能安防、智能電器等幾大體系的建立,才能達到比較理想化的智能系統覆蓋,最后形成完整的智慧社區。

  智能家居高速發展促智慧社區市場擴張

  2012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即已達到31.2億元,增長率高達30.42%,呈現持續高增長態勢。作為新興的物聯網應用之一,智能家居以其前瞻性、跨越性和對生活的巨大提升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參與。在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的發展環境下,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充分利用電腦、網絡、電信三方面的綜合布線技術,通過家庭管理平臺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各種子系統有機地結合。可以預見,智能家居會從高端用戶群慢慢地滲透,未來智能家居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而智能家居是智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智能家居規模來看,智慧社區市場將成為一個新的藍海。

  德國智能家居品牌吉徠中國代理商御龍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御龍國際)銷售部孫江波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智能家居在智慧社區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沒有智能家居的智慧社區是片面的。通俗一點來說,到底怎樣才算智慧,我覺得就是服務好,最重要的是你的產品服務于用戶,讓使用者滿意。智能家居應作為智慧社區服務的信息采集端,為社區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手段。當然,由此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服務,比如在社區公共部分建立類似娛樂中心、托管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填補家庭服務的空白。要讓社區變智慧并非易事,目前智慧社區已邁出了堅實的腳步,乘著‘互聯網+’的浪潮,智慧社區遠景可期。”

  對此,濟南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路偉也表示,對于行業內來說,服務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中維世紀核心價值觀就包括了“大服務”。“大服務”可以形象地理解為一個服務圈。“圈”意味著向心性,大服務即是圍繞中心點逐級擴散展開的服務活動。顯而易見,服務圈的中心點是用戶,為建設和諧、平安和智慧的生活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ICT技術推動智慧社區發展

  從當前智慧社區建設項目中,我們發現,新一代ICT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深深烙印在智慧社區的功能和應用系統中。新一代ICT支撐著智慧社區安全、保健、環境、家電和服務五大功能的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七個方面。

  第一是物聯網匯聚了應用傳感控制技術的系統,在智慧社區中日益突顯出單獨架設的重要性,它在智慧社區中與廣電網、通信網和數據網并駕齊驅,特別在三網合一的社區中,更加要求物聯網作為智慧社區主干網絡之一而單獨存在。它除了連接社區公共區域的傳感控制系統外,更重要的是確定了以家居網關或家居智能控制器為核心,下聯家居網絡,上聯社區物聯網,并能延伸至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技術架構;第二是物聯網在智慧社區中的應用已經很普遍,可以說智慧社區是與傳感技術密切有關的物聯行業。近幾年來,安防系統中高清與寬動態、生物特征識別、智能圖像分析等技術均反映了物聯網和新型傳感技術的應用更上一層樓;第三是智慧社區物聯網應用促使家居中白色家電網絡化。目前,白色家電聯網標準正在制定;第四是移動通信網與智能終端將智慧社區內的傳感控制推向移動終端,持有移動終端的居民或物業管理通過權限對密碼具有對家居或公共區域隨時、隨地監控和管理的功能,對智慧社區五大功能的發展均有較大的影響;具有數十兆至近百兆帶寬的4G移動專網有可能會替代社區內的部分纜線;第五是聯網多媒體傳輸和存儲技術,特別是IPTV的發展,促使家庭影院的形成,為家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第六是智慧社區中存在大數據的應用環境。例如視頻監控系統每月存儲信息量達到TB級,匯聚在平安城市PB級信息量的大環境中,大數據的提取、整合和管理等同樣會在智慧社區中發生;第七是近幾年來,云計算服務同樣波及到智慧社區行業,國內已有眾多企業為智慧社區行業開發與云計算服務相關的部件。推動智慧社區行業資源整合和協同,實現應用和服務的大集成。

  智慧社區發展呈五大模式

  智慧社區是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一個產物,這一新興商業模式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社區管理及物業服務,給社區業主帶來更加便捷的智慧生活。在智慧社區中,有的是以互聯網公司主導,有的是以物業公司主導,還有的是以家電廠商主導,不同行業的企業對智慧社區的構想有著不同的理解。在當前的智慧社區探索上,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而有業內人士根據目前市場上較為關注的幾大解決方案總結規劃出了智慧社區五大模式。

  五大模式各有特點,適用領域不同

  通過對目前已有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或建設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有業內人士將當前的智慧社區歸納為五類模式:

  一類是“自下而上”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主要是提供單一業務的社區服務,如e家潔、阿姨幫等,但這類社區O2O服務往往業務單一,用戶推廣成本高,擴張性較弱。與此同時,單一的O2O商業模式也無法解決家庭各大智能終端、社區門禁、停車鎖等智能聯接與協同,只改善了社區業主單一的生活需求,離公眾理想中的智慧社區相去甚遠,但是這一模式在我國北方或者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還是很實用的。

  另一類是“自上而下”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主要是通過社區服務搭建一個平臺,構建智慧社區O2O生態圈,其中包括物業公司基于服務構建封閉智慧小區生態圈和物業公司聯合互聯網公司基于業務構建智慧小區生態圈兩大類,它們僅僅基于物業或O2O業務的切入,用戶缺乏黏性,失敗率較高。此外,還存在與第一類模式相同的劣勢,即無法解決社區、家庭各個智能終端的全面聯接、協同與內容交互。但是這一模式是目前國內市場應用最多的模式。

  第三類是一些家電企業推出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通過推出智能家居App以及智能家電產品等,實現家庭各個智能終端的聯接與協同。但這一模式存在兩大難點,一方面因為聯接技術封閉,無法兼容和協同其他品牌的智能終端。另一方面,大多智能家居App無法解決社區門禁、車位鎖、儲柜等智能終端的聯接、控制和協同,同時也很難快速打通周邊的生活服務O2O業務。而且單靠一家企業整合小區物業、業主及社區O2O等資源,操作難度也較大,復制性較弱,推廣成本較高。

  第四類則是捷順科技提出的云生態智慧社區。捷順科技近日推出一種全新的B2B2C商業模式以及逐步構建的云生態環境。據了解,捷順科技以物業、商戶、用戶為鏈條的B2B2C全新商業模式區別于以往的燒錢式的智慧社區建設,解決了以往2C或者2B模式一直無法快速落地或者難以持久的問題,其至少可以衍生于四中盈利模式:平臺銷售,平臺租用,平臺運營收入,消費返傭、手續費分成等等增值效益。

  而第五類則是長虹最近提出的“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服務解決方案。基于長虹獨創的IPP聯接框架,可實現泛虹化設備及不同品牌智能終端的聯接協同,加之融合了長虹的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優勢,通過長虹旗下“點點幫”聯手小區物業構建物管平臺,可銜接水電、門禁、日用品送到家、家政、保姆、ETC、車位等服務端口,提供“線上+線下、云端+終端、平臺+業務”的一整套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可以看出,長虹智慧社區模式兼具了上述三類智慧社區模式的優勢,同時規避了其他模式的劣勢,率先開創了完全開放、共享、協同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新模式能否全面開花還有待市場檢驗

  從市場反應來看,長虹提出的模式最為新穎,也受到了眾多關注。簡單來介紹下長虹所提出的模式:長虹切入智慧小區,首先是構建了一個能夠將設備、人、服務以及各方資源進行有效匯聚的平臺,利用IPP、云和大數據通過技術方式解決了人、設備、服務連接、協同和交互等復雜問題,讓設備的連接、資源的整合、數據的匯聚變得簡單方便。然后長虹成立“四川點點幫科技有限公司”來進行智慧社區的O2O業務平臺推廣、智慧物業服務、小區社交和生活品的直銷業務,這是一個負責服務運營和市場推廣等現實長虹和各個門類服務公司的“O2O”整合運營機構。

  有了IPP和點點幫這樣的平臺和商業運行模式支撐,長虹的智慧社區從三個層面來進行推進。首先是用“硬方式”將小區用戶“趕”上長虹平臺。應該說門禁、車閘、車位鎖等現在都很不“智能”,很多都需要人工識別、人工助力,長虹通過光纖入戶、設備接入、藍牙專利技術、安全技術等等,以用戶的痛點作為切入口,通過設備鏈接,把用戶“趕上長虹平臺”,由此撬開小區大門,應該說這個方式還是比較有效的。到目前為止不到3個月的時間已經有1000多個小區被“趕上了長虹平臺”。

  然后是采用“軟方式”黏住用戶。很多智慧小區項目之所以不能夠將趕上去的用戶留住,關鍵是缺乏“黏性”。長虹從社交的維度切入,與物業管理公司合作搭建一個社交平臺,將社區周邊的商業、宅配、社交、家政等社會化服務資源整合在長虹的智慧社區App中,解決住戶的日常生活需求。希望由此將用戶留住,建立用戶黏性。

  最后是和房地產公司、地產投資公司合作,從“前裝”市場到一體化智慧社區,提供一個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多方受益的新商業模式。在這樣的架構、這樣的模式和路徑下,長虹希望通過與生態、與小區用戶、與市場一起迭代最后形成越來越豐富多元而完善的服務。在平臺上將生成越來越多的人、設備和服務的數據,這其中有巨大的商業增值空間,同樣也能夠對相關的生態鏈服務機構進行個性化、智能化服務提供支撐。長虹的目標是三年內在這一平臺上將聚合2500萬用戶群,從而來為家庭提供從衣食住行到安全、健康保障的一系列服務。

  孫江波表示:“我們當初在洽談合作的廠家時,就選擇了騰訊、格力以及海康威視等企業,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而我們是智能家居領域的佼佼者,在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之后,發現他們的觀點和模式在技術層面和應用層面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是實施的方式。當然,長虹和捷順科技的新模式也值得關注,但這種新模式能否讓智慧社區全面開花還有待時間和市場去驗證。”

  智慧社區成新高地

  智慧社區遠景發展趨勢體現在技術和應用兩個方面。其中,技術方面表現新技術的運用,云技術、大數據、ICT等,應用方面主要表現在智慧應用滲透到居民生活的領域,為人們生活提供保障,不斷完善服務。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智慧社區已經從單純的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主導,變為各方參與,互利共贏的局面。產業鏈上下游涉及房產開發商、物業/社區運營商、業務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等多個角色,未來智慧社區市場潛力無限。

  云、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不可或缺

  在解決方案和產品當中,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技術、云技術、大數據技術成為了一種趨勢。采用了新技術的設備可以提高安防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采用綜合智能分析技術和信息推進手段,主動發現和預防安全事件。通過安全提醒服務主動通知到人,實現社區內安防子系統之間信息交互,升級電視監控系統為智能化監控系統,以增加社區的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通過實時智能分析技術,大規模數據存儲技術和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把搜集到的信息聯動起來,對現場環境進行智能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匯報到預警中心,以確保防患于未然。

  除此外,還可采用大集成平臺,實現資源整合、數據共享成為趨勢,智慧社區的系統采用大集成平臺,實現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各層次間的資源整合數據共享。為此,需要進一步完善三方面的建設:一方面,在智慧家居范疇中的系統中設置網關,以實現住戶室內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聯動;另一方面,在社區中建設“公共信息網絡管理平臺”,使全社區各子系統實現信息共享與聯動;最后是所有數據接入智慧城市當中,真正形成完整的智慧鏈條。

  深圳揣摩科技有限公司國際部張澤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實現完整的智慧鏈條,這離不開各社區信息與城市信息平臺的對接。社區系統及數據庫作為智慧城市系統的基礎之一,在建設時就要考慮到各方案和產品的融合,這一點要實現面臨諸多難題,這關系到利益以及技術方面,這需要從國家層面上來制定標準政策才能解決。目前國內就是形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諸多,這種方式未來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深圳市運算通用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程浩對此也表示,“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在行業內是比較受關注的,而且這種模式的發展狀況現在還不好說。”

  借鑒國外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國外一般將智慧社區上升至國家戰略當中,并且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如韓國從1992年開展了第二次國家骨干網的建設,實現了行政電子化網絡管理的目標。日本政府于2009年7月制定了《i-Japan 2015戰略》,旨在到2015年實現以人為本,實現安心且充滿活力的數字化社會。美國則在全球率先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II)計劃。美國奧巴馬政府認為“智慧地球”與克林頓的“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同等重要,將“智慧地球”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

  在市政管理方面。發達國家致力于用精準、可視、可靠、智能的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智慧化。通過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市政設施具備感知、計算、存儲和執行能力。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于2008年8月啟動了智能電網城市工程,成為美國第一座開展智能電網的城市。

  國外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逐漸改變以技術為中心的思想,確立了“以人為本”理念,建立無所不在的社會服務環境。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不斷促進人們的生活與學習。從美國、韓國、日本等智慧社區發展來看,它們已經完美地融合進了智慧城市當中,真正形成了從智慧生活到智慧社區再到智慧城市的完整產業鏈。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進步,人們對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促進了市場的逐步成熟,我國在智慧城市、寬帶中國等政策以及城鎮化進程如火如荼、互聯網經濟大行其道的新環境下,智慧社區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各大型房產商、物業服務公司、家電廠家、網絡設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以及若干新興互聯網運營公司,都開始涉足甚至已經著手布局智慧社區,“便民、惠民、利民、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跨界合作、多方共贏”的產業鏈形態,為智慧社區產業的健康發展點亮了一個值得憧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