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的“硬”力量:“蝶變”之時正當下
【獨家評論】如果說2014年是智能硬件的發展元年,那2015年就是徹徹底底的爆發年。不完全統計,2014年智能硬件投資案例達120多起,其中70多家初創型企業獲得了約6.5億美元的投資,智能硬件投資蜂擁而至。據2015年京東智能硬件行業報告,1月到5月,智能產品市場銷售增長迅猛,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264%,用戶量增長215%。智能硬件企業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智能產品鋪天蓋地。

創客掘金智能硬件
對不少人來說,“智能硬件”還是個新鮮名詞,可互聯網巨頭早就在爭搶“硬件革命”的制高點。
這不,老牌互聯網企業谷歌這些年頻推智能硬件,包括谷歌眼鏡、無人駕駛汽車等。這些產品產量和銷量都不大,但每一次亮相都可用“驚艷”來形容,使用者大多收獲了“穿越”到未來的體驗。蘋果公司也對智能硬件情有獨鐘。不論是蘋果系列手機還是新上市的蘋果手表,其設計核心都已超越傳統的硬件思維,而是用“互聯網+硬件”的方式,將硬件、軟件、應用場景、使用者連接在一起。
當然,尋求“互聯網+硬件”新機遇的,也不乏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已投資了很多硬件企業,并開設淘寶眾籌平臺網羅智能硬件設計者;百度不僅早上市了百度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還推出類似“筷搜”等智能硬件概念產品;騰訊則強調自身的“互聯網+”接口優勢,希望制造業接入。
除這些互聯網巨頭,還有很多創業者也都紛紛掘金智能硬件。
在淘寶眾籌頻道的科技板塊中,最受歡迎的項目是智能硬件。比如一款智能貓眼可視門鈴,按照“互聯網+門鈴”的設計思路,主人即便不在家,也能通過智能手機看清按門鈴的人是誰,并且與之交流。這一智能硬件項目計劃籌款10萬元,而離籌款期結束還有20多天,籌款額就已達到預計籌款額的50倍,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創下今年智能硬件眾籌記錄的產品叫小K智能插座。小K通過與智能手機連接,可隨時隨地遙控家里電器。這個眾籌價格才39元的智能小硬件,在46天內吸引超過35萬人參與、總籌款額超過2100萬元。小K創始人林立覺得,市場會從一個小的切入點接受智能硬件,這為草根創業者提供機遇。
誰能解決五大痛點
行業發展過快,總是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在智能硬件這片看似藍海的區域,有些問題開始出現。
第一,資源不足,這又分為資金和推廣兩部分。智能硬件企業多而不大,個別大企業又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小企業資金不足,燒錢又快,沒錢要怎么玩?另外,即使是千方百計拉到投資,做成產品后,也會面臨一個新的困境:如何將我自己的產品推廣出去?一家做智能產品平臺的負責人就曾告訴筆者,他們做這個平臺主要就是因為現在很多投資人或公司只是提供資金幫助創客將產品做出來,后續的運營推廣都是創客自己在做。對于沒有渠道和資源的企業來說,要將產品推向市場、讓消費者買單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其次,產品單一,功能簡單。不少企業只專注于某一單品,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基本沒有幾家智能硬件單品能做到月銷10萬以上。爆品都會經過層層角逐,而最終存活下來的,少之又少。單品功能過少,后續升級驅動力不大,易被市場淘汰。究竟是做單品還是系列產品,做功能簡單型還是聚合型產品,是智能硬件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三,產品同質化嚴重。這是目前大多智能產品的硬傷所在。筆者前幾日參加了在深圳舉辦的智能家居展會,繞館一圈,發現一半以上都是智能手表,而且是形似神似,看起來和AppleWatch一樣的比比皆是。再詢問一下產品的具體功能,更是類似了,筆者沒有否認研發者和設計師們勞動成果的意思,但這的確是現實。在大量相似的產品面前,要想脫穎而出,就只能打價格戰了。
第四,用戶粘性差。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購買可穿戴產品后,六個月內就不再繼續使用。在產品實用性和體驗效果上市面上的智能產品直擊用戶痛點,廠家標榜的功能其實對消費者來說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加之操作、續航、數據分析等方面的不良體驗,享有粘度也困難。
第五,缺乏商業模式。智能硬件的商業模式不能僅局限于賣產品,其商業模式也絕不會只停留在硬件上,當達到一定的用戶數量,數據積累到一定規模,通過數據分析和運用,實現流量變現才是最終目的。即使解決了產品和前端用戶的需求問題,后端的商業模式也尤為重要。不少人在談論大數據,但如何將大數據利用起來,延伸出更多的服務和價值,也是目前的癥結所在。
目前智能硬件行業雖然問題多多,但也不可就此放棄。2015京東智能硬件報告指出,智能產品用戶的主力消費人群的購買力很強,其中智能用戶里,高收入人群占了50%左右。此外,一項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車載市場空間將打270億美元,可穿戴市場空間將達250億美元,智能家居市場空間將達620億美元。無論是消費者購買能力還是市場需求,未來智能硬件產品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誰解決的這五大痛點,誰將掌控未來主動權。
"蝶變"之時正當下
智能硬件的興起,為創業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和市場機遇。從智能手機到智能穿戴設備,從智能汽車到智能機器人,從智能家居到智能醫療,互聯網技術正將傳統硬件變得更加智能化,而硬件智能化又推動創業創新進入了一個更新、更高的境界。
如今,硬件產品創業者們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創客。創客群體的快速增長,無疑助推了各類創客空間的崛起。不論是在北上廣深,還是在其它城市都紛紛建立創業產業園,開展各種形式創業交流活動。為了爭奪智能硬件這片未來的巨大市場,百度針對創新智能硬件發布BaiduInside計劃,阿里成立智能生活事業部,京東有硬件孵化計劃JD+問世,騰訊成立TOS硬件開放平臺。而政策壁壘的打破,資金的支持或將讓創客從萌芽階段快速進入活躍期。而對于每一位創客來說好的想法是創業的起點,優質的平臺是創業的基礎,而核心的技術是保證創業成功的手段。
智能硬件從軟件到硬件,每一階段都需要開發人員擁有超強的開發能力和豐富的經驗。而對于智能硬件產品來說,他們的開發都是建立在龐大的嵌入式系統生態之上的。智能硬件應用的繁榮,也直接帶動了整個嵌入式技術的蓬勃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嵌入式系統順應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最新發展需求。事實上,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三大代表,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組成部分,都包含了大量嵌入式系統。
對于創客們來說,早出晚歸很辛苦但很快樂,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正如喬布斯所說,活著就是改變世界。他們是想法最活躍,對技術創新趨勢最為敏感的一群——追潮流,具備geek精神,敢嘗試。抓住用戶痛點,解決實際需求,打造出有創意、有誠意的產品。正如李開復所說,硬件創業的明日之星在中國。一場關于創客的應急之雨即將襲來,智能硬件“蝶變”之時正當下,你做好準備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