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公共充電樁投入使用 公交卡、手機掃碼均可付費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文匯報
日期:2015-08-31 09:59:03
摘要:一邊購物或者看戲,一邊給愛車充電——上海將采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標志性文化場所、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率先推廣公共充電樁建設。
首批20個全兼容公共充電樁日前在中華藝術宮投入使用,而包括東方明珠、當代藝術館、上海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胸科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等在內的公共機構,也都將在近期安裝公共充電樁。

一張公交卡解決充電
中華藝術宮B1層的地下停車場,20個新安裝的充電樁已經準備就緒。這些充電樁個頭很小,造型時尚,安裝在墻壁上,上面印有“動力聯盟”字樣。這一標識代表的正是此次政府部門引入合作的企業聯盟。

工作人員演示了用公交卡充電的流程。停好新能源車,接上充電插頭,將公交卡在充電樁上輕輕一刷,選擇自動充滿,就可以開始充電;等參觀回來,只要再刷一下公交卡,就可根據充電電量自動結算。
“我們現在每度電加收0.45元的服務費。”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按照工業用電價格測算,大致在每度電1.6元左右。除了交通卡支付,車主還能用ETC電子付費系統和銀行卡支付,或用手機掃碼通過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
“五年內我們要爭取使公共充電樁覆蓋所有公共機構。”市機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PPP模式能否突破瓶頸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一直受制于充電樁建設。根據國家電網公布的數據,目前已建成的400余座充電站處于全線虧損狀態。

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市場一直被看好。據估算,到2020年其總規模將達2000億元。市機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充電樁建設成本高,建成后運營維護的投入更大。
此次采用PPP模式在公共機構推廣公共充電樁建設,是上海的一種有益探索。具體來說,就是政府提供場所,企業投資、建設、運營、維護。這一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公共支出。
目前公共機構充電樁的建設,大多是政府財政支出,需要提前做預算,而財政預算一旦定下來就較難更改。PPP模式下,讓市場來參與,會更加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