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數據中心成英特爾獲利金雞
盡管于移動裝置戰局難展身手且面臨PC需求下滑,然英特爾(Intel)早已著手為下世代戰局提前部署,在執行長Brian Krzanich操盤下,物聯網、數據中心平臺與固態硬碟(SSD)事業扶搖直上,抵銷PC、移動裝置獲利跌勢。
而為快速補強戰力,英特爾近年銀彈攻勢全面瞄準物聯網、大數據相關業者,即將在11月2日登場的“英特爾投資部全球高峰會”(Intel Capital Global Summit),將揭露最新投資標的,由其顯見英特爾2016年戰略布局與發展重心。
英特爾近年傾盡全力拉升PC買氣及移動裝置平臺市占,仍無法抵擋需求風向轉變,加上放緩下世代制程量產時間,與三星、臺積電差距正快速縮減中,半導體與PC龍頭地位出現松動,市場相當憂心英特爾未來發展格局。
然與英特爾合作多年的臺IC設計業者觀察認為,英特爾雖未抓住前一波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成長浪潮,拖累整體營運原地踏步,而所力倡的摩爾定律也已改變,外界對于英特爾未來成長動能多有疑慮,但其實英特爾早已為下世代戰局提前展開部署,正快速增強物聯網與數據中心戰力,近年主要投資標的就圍繞2大方向運行,通訊或PC領域已不再是要角。
“英特爾投資部全球高峰會”將在11月2日于SAN DIEGO登場,會中英特爾將揭露新一波投資公司,將有更多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新創公司嶄露頭角,Krzanich與即將在2016年退休的英特爾投資總裁Arvind Sodhani,以及接任的Wendell Brooks應會發表演說,由其內容可進一步了解英特爾2016年重點發展方向。
而于“英特爾投資部全球高峰會”登場前,英特爾投資日前就宣布在大陸投資8家業者,包括九州云、藍岸通訊、漢普電子、納恩博、諾菲納米、祈飛科技、泰淩微電子及海云捷迅,涵蓋智能裝置、機器人、物聯網、云端服務、大數據以及資料分析等領域,投資總額達6,700萬美元。
同時,英特爾近期也看好搭載處理器、繪圖芯片、藍牙等各式通訊應用芯片的無人機等相關裝置,在未來物聯網世代中發展空間,陸續投資無人機公司,繼Airware和Precisionhawk后,英特爾近日又投資大陸無人機業者Yuneec,金額高達6,000萬美元。
據英特爾資料顯示,英特爾自1998年開始在大陸投資,迄今投資140多家大陸科技公司,總額超過18.9億美元,約有35家公司上市或被收購,目前約有40家投資組合公司,重點投資領域包括智能設備裝置、物聯網、穿戴科技、智能型機器人、無人機、車聯網、虛擬實境/增強實景科技、云端服務、大數據分析等。
然值得注意的是,相較英特爾大動作投資大陸多家科技新創業者,先前也帶領大陸物聯網業者進軍歐美市場,近年臺廠入列英特爾投資標的逐年減少,2013年有嘉基、太瀚與勝捷光電,而2014年只有數位電子看板業者前線媒體,以及創立團隊來自臺灣,總部位于北京的中科創達獲得英特爾投資青睞。
而隨著英特爾強力進軍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世代戰場,臺相關新創業者創新與技術實力似乎不足,未來單打獨斗恐難敵擁有大廠資源挹注的對手群。 新聞解讀:英特爾投資基金目前英特爾投資在大陸共有3支投資基金,分別是:一、人民幣8,000萬元的中國天使基金,為英特爾眾創空間加速器計劃的一部分,為有潛力的創客提供創業基金及孵化服務;二、總額5億美元的中國科技基金II期,以投資云端運算、大數據、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及電晶體設計生產等領域;三、總額2億美元的中國科技基金,以網路設備和服務、無線寬頻通訊、電晶體設計和生產、數位多媒體等領域為主。
自1991年以來,英特爾投資已在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對超過1,463家公司進行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16.4億美元,其中378家公司被收購、213家在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