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警方自主研發出電子防偽印章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舊式光敏印章防偽功能的弱化,利用假公章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猖獗。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通過2年研究論證,自主研發出新型電子防偽銅質印章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并在今年向包頭市推廣使用。
不給造假者可乘之機——
章體和芯片一體化+雙加密13位統一編碼防偽
“每枚印章都有專屬的13位編號,就像居民身份證一樣,儲存在印章的芯片中。”7月15日,包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印章刻制中心民警告訴記者。
該支隊在制作新型電子防偽銅質印章時,采用雙加密13位統一編碼防偽技術,給每枚印章制作了“身份證”。同時采用自主研發的章體和芯片一體化專利技術,既防止芯片與章體分離給造假者以可乘之機,又解決了電子射頻識別技術的難題。
為了保證印章的絕對安全,印章制成交付時,必須由企業、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持本人身份證原件領取。
“我們與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進行信息共享,在日常工作中,他們通過印章內芯片信息來鑒定印章的真偽,沒有通過網絡審批制作的公章,一經流通就會被發現,極大擠壓了假章的使用空間。”包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支隊長郝振光說。
1月17日,包頭市公安局與市工商局、市地稅局等單位聯合發出《推廣使用新型電子防偽銅質印章的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于2015年1月1日前停止使用舊的光敏、原子、膠皮等印章。截至目前,治安管理支隊已經受理審批新型防偽印章11860枚。
三秒鐘辨別真假印章——
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印章管理“七統一”
“以前檢驗印章要等上半天的時間,現在只要3秒鐘就可以了!”包頭市私營企業主張強稱贊道。
記者在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室看到,民警將送來檢驗的印章放在與電腦相連的感應器上,鼠標輕輕一點,電腦屏幕上立刻顯示出關于這枚印章的各項信息,真假一目了然。
“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涵蓋了印章基礎數據庫,印章丟失、變更、補辦、繳銷數據庫,查詢比對數據庫,通過對印章使用軌跡的全程跟蹤監控,保證了印章的唯一性。”郝振光向記者介紹說。
6月24日,通過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的報警,包頭警方抓獲1名潛逃多年的網上在逃人員。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與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庫連接,系統中涉及的法人信息、經辦人信息與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庫進行自動比對報警,同時與刑偵、經偵、網監、治安等警種平臺連接共享信息。
包頭市治安管理支隊通過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印章業網絡化審批與管理,實現了印章管理的“七統一”:即統一承接、統一審批、統一標準、統一制作、統一發放、統一材質、統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