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今日發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與28個省份展開“互聯網+”合作
“互聯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現場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網絡媒體總編輯陳菊紅致主題演講
騰訊區域業務部政務民生中心總監舒展發布“騰訊智慧城市開放服務平臺戰略”
9年前,騰訊區域戰略自重慶而始,如今,重回夢開始的地方,載譽而歸,碩果滿滿。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
在國內最早倡導和實踐“互聯網+”的騰訊公司,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半年多時間內,在全國構建起智慧城市生態圈,讓數億人享受到技術給城市服務帶來的巨大變化。此次重回重慶,亦預示著騰訊將在西南地區展開重大布局,新生與變革,值得期待。
未來,騰訊“互聯網+”智慧城市戰略將如何全面落地?面對互聯網行業的激烈競爭,騰訊又將怎樣尋求其新的突破?10月23日,在重慶國博中心舉行的“互聯網+智慧城市——新局 新變”大會上,騰訊一一揭曉了答案。
兩城市現場簽約
騰訊智慧城市生態圈擴至近70城
在今年的兩會中,“互聯網+”被寫進了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也納入了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在此大命題下,騰訊公司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產品為依托,踐行“智慧城市”的發展。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網絡媒體總編輯陳菊紅介紹,截至目前,騰訊智慧城市服務已全面覆蓋全國28個省(市)地區,半年內與30余個城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騰訊的價值和角色在于:作為一個“連接器”,通過提升“連接力”連接更多的服務和合作,構建更完善的生態,把信息孤島連成一片陸地。
陳菊紅表示,建設智慧城市核心在于:一是怎樣去除信息孤島現象,把更多信息連接起來;二是及時解決用戶所需,讓居民真正感知到政府的努力和企業的貢獻怎樣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大會現場,張家界市人民政府、鷹潭市人民政府、西安市旅游局、中石化洛陽分公司、洛陽龍門石窟管委會、承德廣播電視臺與騰訊共同簽署了“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將在創新驅動發展、服務轉型升級等方面進行合作。另據了解,當天下午,騰訊公司與陜西省政府在深圳簽署了“互聯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至此,騰訊已與海南、河南、上海、重慶、天津、四川、貴州、湖北等共28個省份以及近70個城市就“互聯網+”開展合作。
智慧城市發展全景
滲透政務民生、醫療、交通多領域
智慧城市戰略如何改變著城市生態?大會上,騰訊科技“企鵝智庫”負責人王冠分享了一份《智慧城市評估報告》,深度剖析智慧城市的發展全景。
《報告》顯示,據工信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中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接近300個。
報告以城市各項服務的互聯網化程度為呈現主題,從政務民生、醫療、交通、旅游、教育多個維度輸出傳統行業痛點及機會窗口。
以交通出行為例,傳統交通存在出行服務普遍不滿意的問題。安全問題、打車難、收費高、態度差是用戶反饋的傳統汽車出行服務的主要問題。而隨著智慧城市“互聯網+”交通的應用,便可以實現:通過網絡把司機和乘客的供需信息即時連通,減少司機的無效駕駛和乘客的等待時間;對于道路擁堵問題,騰訊地圖在部分城市實現了實時公交功能,人們出行前可以查看公交車的到站情況,針對性的安排出行計劃……
王冠表示,隨著智慧城市的落地,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將通過“互聯網+”的作用,隨時享受到戶政、教育、車管、生活繳費等各種便捷的城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上,“互聯網+”城市指數也隨之發布,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居前三甲,浙江、天津、福建、江蘇等沿海城市緊隨其后,此次“互聯網+”智慧城市大會的東道主重慶名列第16位。
未來智慧生活
上億居民通過手機享受智能“城市服務”
未來,生活在智慧城市中的居民將如何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生活?大會上,騰訊向社會首次公布完整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騰訊政務高級產品總監谷巍分別從互聯網+公安、互聯網+旅游、互聯網+機場、互聯網+教育等方向,分析了智慧城市對政務民生服務的升級。
谷巍表示,以互聯網+旅游為例,在龍門石窟和喀納斯景區,以往游客在網站買票到達目的地,搜索便宜的酒店,吃依賴一些推薦點評信息來選擇食物,再隨意購買紀念品。而現在,游客可通過微信支付幫景區沉淀用戶,用紅包功能幫助景區帶領二次消費。支付后,游客使用二維碼便可直接進到園區,還可以看到推薦路線,合理分流。景區設置的接入設備能讓游客了解景點的歷史,不用緊跟導游步伐。在購物方面,游客可以在線上線下購買特產商品,并且在線查看商品郵遞狀態。
隨后,騰訊地圖開放平臺高級產品經理李樂對騰訊地圖如何服務于智慧城市做出介紹。李樂表示,服務主要分為到家類和到店類服務,而無論哪一種都可以從騰訊地圖得到解決方案。對于到家類,快遞如何派送,推薦一條最優定位路線,騰訊地圖完成整個計算不超過100毫秒。而對于到店類,騰訊地圖可以幫助找到附近的店鋪,并解決怎樣用更好方案到達的問題。
人工智能是當今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大會上,騰訊優圖研發中心負責人周可菁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應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周可菁表示,人工智能技術不是單獨的產業,它可以與金融、房地產等融合,成為智能建設利器。如在安防領域,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將在火車站的照片和在公安部儲存的照片進行比對,并和身份證的照片比對,這樣保證通關者的真實性,同時也可以減少98%以上人工審核。周可菁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還將有更廣闊的前景。
另外,智慧城市開放服務平臺戰略也于本次大會上首次發布。騰訊區域業務部政務民生中心總監舒展表示,在平臺上,騰訊將提供在線數據跟蹤服務,了解用戶活躍度及服務運行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服務需要。
智慧城市建設
開放成就夢想 應用改變生活
在“互聯網+”熱潮的影響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呈現出一股強勁的崛起和推進風潮。關于智慧城市的內涵,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如何理解,又如何對政府管理服務進行探索與創新?
大會上,遼寧省本溪市副市長曲剛表示,如果利用移動技術“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規劃管理建設一個城市,這個城市就是智慧城市。曲剛稱,智慧城市要實現惠民惠政,一定要讓數據有序安全。截至目前,已有37個部門的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140萬電子病歷實現了共享共用。
重慶永川區新城建管委副書記毛希橋也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設經驗,毛希橋提到,永川智慧城市是騰訊全國第一個區級簽約接口,目前各項目進展順利,大概有22家企業專門為永川智慧城市做溝通。毛希橋說,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既有從上至下問題、行政壁壘問題、安全級別問題,還包括用戶體驗問題及線下流程改造等問題,只有從各個方面推動合作,才能全領域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這樣才是完整的智慧城市。
對于未來的智慧城市有何期待?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師王威表示,國家在智慧城市領域首先要做到較好的頂層設計。智慧城市就是要在城市里面,利用互聯網思維構建良好的生態來推動城市的發展,這就要求處理好城市已有的、現在的、未來想建的系統之間的關系,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對民生的處理,推動城市本身的服務業的發展,推動本身城市的發展轉型。
大會上,來自河北省大城縣、遼寧省大連市、云南省玉溪市、IBM、龍門石窟管委會等相關負責人均就智慧城市建設發表了意見和建議,并對智慧城市建設寄予厚望。
利用“互聯網+”玩轉智慧城市
政務民生服務大升級
如何利用“互聯網+”玩轉智慧城市?本次大會上,騰訊以公安、旅游、機場、教育等為案例,為政務、民生服務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互聯網+公安
交通違法出入境辦理手機可查
大會上,騰訊政務高級產品總監谷巍首先分享了互聯網+公安的解決方案。私家車用戶在遭遇交通事故或者交通違章時,通常遇到線下業務辦理總是一等再等、不同業務要跑不同地點辦理、手續繁雜等難題?;ヂ摼W+交警則將這些難題一網打盡:綁定駕駛人、機動車真實信息;及時推送車輛違章、駕駛證到期、限號限行等信息;違法查詢、年檢預約、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罰款繳納等業務都可以通過微信一鍵辦理。
而互聯網+出入境則能讓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直接“越過人群”辦好所需要的護照或簽證。記者從本次大會上了解到,通過手機微信能提前預約業務辦理時間,隨時查看排隊人數;港澳簽注網上就可辦理,寄送到家免除排隊煩惱;隨時隨地咨詢辦理業務,移動端隨時查看辦理進度;辦理費用一鍵支付,證件直接郵寄到家。
互聯網+旅游
微信購買景區門票告別排隊
大會上,谷巍還分享了智慧景區的解決方案。通過智慧景區,游客可以微信支付購票,告別排隊等待,自助掃碼入園,查詢景區路線攻略,還能進行簽到、打印照片等。另外,還能為游客推薦景區里的吃喝玩樂,提供特產紀念品線下購買寄送、線上查看狀態等服務。
對景區而言,微信支付能夠沉淀客戶、沉淀數據;微信公眾號可推送活動,查看信息;附近商戶可增加曝光率,引導人流;微信紅包可以向游客贈送代金券、現金紅包等。
互聯網+機場
微信值機實現“一鍵出行”
飛機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有時在機場等候的時間比在空中還長。智慧機場就為常旅客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讓坐飛機不再枯燥費時。
通過微信,旅客出發前可以查看機場周邊的交通信息、天氣情況、航班信息、機場概況等;可以提前網上值機、查看機場內的便利超市、餐飲百貨等信息;抵達目的地后可以獲得當地天氣情況、周邊酒店、旅游、租車等信息。
互聯網+教育
連接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
大會上,谷巍還分享了智慧校園。據了解,智慧校園是騰訊公司面向各類學校提供的移動端校園智慧生態圈解決方案。該產品以微信為基礎,充分結合校園特點,為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各方主體提供在學習、生活、管理、辦公等場景中的應用功能,最終實現學校與移動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將學校的獨立個體連接成智慧的網絡。
據悉,通過智慧校園,學??梢詫崿F行政管理、教務管理;老師可以實現移動辦公,教學管理;學生可以實現校園生活、后勤服務;家長可以追蹤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面對不同的教育階段,智慧校園也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高校版側重于教務、辦公、校園生活;中小學側重家校互動、管理和通知;幼兒園側重于家校互動、安全和相冊。
互聯網+出行
輕松避堵選擇最佳出行時間
騰訊地圖開放平臺高級產品經理李樂分享了騰訊地圖的應用。李樂以外地游客游覽北京動物園的方案舉例,用戶可以根據騰訊地圖顯示出來的數據來選擇自己最佳的入園時間、避開人流,也可以選擇游覽路線、避開排隊,同時也能了解到周邊交通情況、避開堵車。
那么,騰訊地圖又如何服務于智慧城市呢?李樂介紹,首先把服務分成兩類,一種是到家類,就是服務來找你,首先解決定位,然后轉人工對接,再讓用戶輸入地址,最終確定接客的方式;另一種是到店服務,首先要考慮去哪家店,包括美食券、優惠券等信息,再解決怎么去的問題,包括各種交通方式。不論是經營者還是開發者,都能從騰訊地圖得到解決方案。
智慧城市+民生
人臉識別技術可在多領域應用
騰訊優圖研發中心產品負責人周可菁對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服務于智慧城市做出了介紹。
她表示,人工智能技術不是單獨的產業,它可以與金融、房地產等融合,成為智能建設利器。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在安防領域有重大應用場景,例如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將乘客在火車站的照片和在公安部儲存的照片進行比對,并與身份證照片進行比對,以保證乘客身份的真實性,同時可以減少98%以上的人工審核。
而在金融方面,銀行也可以把人工智能技術引入產品交付中:第一步是身份證識別技術,第二步是活體檢測技術,第三步是人臉識別技術。此外,人臉識別技術也可以廣泛應用到小區、校園等場景,不再需要信息卡、工牌等。而在教育產業中,這一技術也能防止替考行為的發生。
周可菁說,騰訊優圖擁有最大的中國人臉數據庫,這源于社交平臺用戶上傳的照片。這些數據來源于自然場景下的采集,覆蓋了各個年齡段。
騰訊發布智慧城市
開放服務平臺戰略
本次大會上,騰訊區域業務部政務民生中心總監舒展發布了“騰訊智慧城市開放服務平臺戰略”,并為“互聯網+”的價值作出了解釋。
舒展介紹,“互聯網+”智慧城市,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與智慧城市相融合,創新城市,帶來效益提升,而不是改變原有的業態。通過“互聯網+”將智慧城市建設的投入信息化,通過“互聯網+”讓每一個用戶的痛點,例如交通、醫療、環保等得到釋放。
“騰訊希望通過智慧民生到智慧生活,了解市民每一天的需求以及政府的需求。”舒展表示,從政務辦公移動化到民生服務,再到對產業產生影響,這些都是智慧城市主要的方向。舒展表示,騰訊希望推出一站式開放服務平臺,并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另外,騰訊也希望更多有資質、有實力的第三方和合作伙伴,也能把需求提交到平臺上,各方共同打造“互聯網+”智慧城市生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