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城市醫療資源短缺 “互聯網+健康”開啟新世界
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其衛生水平和醫療條件關乎到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合肥市的衛生水平、醫療條件、就醫環境等都在與這座城市一起,每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注重以人為本的本質,注重現代科技的力量,注重對生命的尊重。
公共資源缺口怎么補
足不出戶、輕觸手機,即可預約過去“一號難求”的專家門診;就診結束,患者還可在網上對醫生問診態度、就診流程是否滿意“打分”;醫生攜帶移動臨床終端,出差在外也可以對病人情況了如指掌……互聯網技術與醫療服務“聯姻”,改變的不僅是就醫方式,更是大大優化了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作為全國省級綜合醫改試點的四個省份之一,安徽省依托“互聯網+健康”新模式,突出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助推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醫療健康服務。
掛號可預約、網上可支付,群眾“看病難”大大緩解
75歲的劉老太兩個月前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10月7日是定期復診日,兒子何偉提前在“支付寶”上預約了安醫大二附院骨科的專家號。“以前,看一次病至少得兩三個小時。老人家腿不好,去一次醫院得受好大罪。現在提前預約,省去了一大早現場排長隊的麻煩,還能精確到具體就診時間段,去了就能直接看病。”何偉感慨。到了醫院,老人“如約”就醫,一切順利。骨科主任醫師周云開出處方后,何偉的手機“支付寶錢包”隨即收到消息提醒,輕輕點擊便完成支付,然后直接到取藥窗口取藥,“不用跑、不用等,非常方便!”
劉老太享受到的便捷就醫服務,得益于安醫大二附院今年3月在全省率先開通“未來醫院”。“推出‘未來醫院’服務,在原有電話、網站、服務臺等預約掛號途徑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為手機用戶提供一條新的便捷就診通道。這不但大大緩解了‘掛號難’,更免去了排隊繳費等周折,傳統就醫時間平均為3個小時,使用支付寶可以節省一半以上時間。”據安醫大二附院門診部主任李維榮介紹,在“未來醫院”服務中,用戶只需在支付寶錢包“服務窗”中搜索添加關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并綁定診療卡號,就可以在手機上實現掛號、門診及住院繳退費,并能對診療過程的各環節進行總體服務評價,“目前,正在加緊完善檢驗單查詢等功能。”
“就醫過程‘三長一短’,重復無效時間多、無法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等,是傳統就醫流程下的弊端,移動互聯網醫院解決的核心正是這些痛點。患者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完成導診、預約掛號、交費、反饋滿意度等事項,實現從院內到院外、從門診到資金流、從信息流到資金流的全流程服務,幫助醫院轉型與創新,不但大大節約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從根本上改善了就醫體驗,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安醫大二附院院長魯超說。
“空中”健康咨詢、遠程專家問診,醫療資源向基層釋放
4歲的劉天宇是廬江縣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最近因高燒再次住進當地縣醫院。10月9日,省兒童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江榮通過視頻對該患兒進行遠程會診。“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的遠程診療,突破了傳統就醫時空上的限制,通過網絡實現實時會診,讓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惠及鄉村患者,能有效緩解‘看病難’這一民生難題。”省兒童醫院院長金玉蓮認為。
在傳統就醫模式中,診治行為主要在院中,對院前、院后的問診資訊、用藥指導、健康監測和干預,目前的醫療體系仍未覆蓋。多位專家認為,“互聯網+醫療”的融合創新,正填補著這一空白,通過滲透、再造醫療服務體系,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身為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兒科醫生,張薇平時工作很忙,但她還是申請成為移動健康“春雨醫生”的注冊醫生,“增加收入是次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更多人。”在她服務的患者中,大多是一些用藥咨詢等,“在線回答完全可以解決。但如果缺少這個交流平臺,患者來回奔波掛號就診,既耗時耗力,又占用很多醫療資源。”2014年,安徽省正式啟用統一的醫療便民服務平臺,該平臺涵蓋網站、手機客戶端、固定電話、第三方移動應用等多種渠道,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導醫導診、診期提醒等“一站式”服務。“在推動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上,信息化是有效手段。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新的便民服務理念和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使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醫療便民服務,能有效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更能有效改善醫患關系。”省衛計委規劃信息處處長崔禮軍認為。
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手術,未來名醫“分身有術”
看病難,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看好醫生難”。患者若都沖著大醫院的名醫而去,醫院怎能不人滿為患?令人欣喜的是,這個難題或能借助互聯網、機器人、大數據等得到緩解。
9月28日,在安醫大一附院泌尿外科病房里,患者張翔氣色很好,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剛經歷過大手術的病人。三天前,他剛剛接受了機器人“達芬奇”實施的半腎切除手術。該院泌尿外科醫生王建忠介紹,手術機器人能產生三維立體圖像,并可使手術視野放大10-15倍,增強了治療的準確性,且機器手臂可以720度旋轉操作,縫合快捷穩定。
“機器人手術取代大部分外科手術,只是時間問題,它代表著外科手術未來發展趨勢。”安醫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任梁朝朝認為。而“達芬奇”的神奇之處,還在于它具有遠程手術操作的能力。“機器人技術的迅猛進展使得遠程手術成為可能,醫生通過網絡遠程操作機器人,使病人在當地醫院就能接受遠地專家的會診及治療與護理,從而有效提高醫療效率、減少醫療成本。”梁朝朝說。
諸多專家認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醫療大數據,是推動分級診療的抓手之一。在定遠,“互聯網+醫療”融合創新,搭建起囊括全縣335家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系統網絡。“該平臺實現了縣、鎮、村不同醫療衛生機構間的醫療信息數據的采集、整合、存儲和共享,城鄉居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查詢個人醫療信息,可以在縣內不同的衛生醫療機構間實現無縫就診、轉診。”縣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醫療大數據通過梳理患者病情,不但能將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對接給合適的醫院,更能幫助醫生臨床決策、遠程管理慢性病人等,從而大大提高問診效率。”省衛計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安徽省將進一步推動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力爭使每一個醫院不再是信息孤島,確保病人需要時能得到最優質的資源保障,避免患者盲目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