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前的熱身 如今的智能穿戴設備只是開胃菜

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現狀就是,大多數用戶嘗鮮之后,會覺得這些東西“沒什么用”——時尚的功能雖有,但絕非剛需。實際上,在用戶冷眼旁觀的大環境下,智能可穿戴設備這個行業里的人,似乎正埋頭卯足了勁兒,籌備著這個行業的再次爆發。
其實用戶比智能可穿戴設備更聰明
如今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確是爆發了,但這僅僅是相對于“產品數量和品類”來說的,這里的品類包括“傳統”的手環、鞋子和“高科技”一點的戒指,以及“奇怪”一點的像是空氣凈化器這類東西。
從品類上來說,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似乎正處于井噴狀態。但是從接受程度來看,這個市場給人的感覺像是一溜兒擺地攤兒的在吆喝,吸引駐足的顧客不少,肯掏腰包也有,但基本上沒有回頭客。
究其原因,仍然是那個最核心的問題:買這玩意兒來有啥用?或者說,用戶或許會為了嘗鮮,去體驗監測心率這種功能,但在體驗過之后,卻會想要得到“我的身體狀況如何”以及“我需要注意些什么”等更為深層實用的信息。
更加“有深度”的可穿戴設備能做什么?
如果說現在市面上的產品略顯膚淺,那么不膚淺的產品應該是怎樣的?依托于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可穿戴設備正在逐漸變得細分化和深層化。
從配件到控件
一直以來,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人所詬病的地方是其與智能手機關系太過“密切”。準確地說,在離開了智能手機之后,智能可穿戴設備就什么都不是了。那么當智能可穿戴設備拋棄“配件”的冠頂,而是以智能手機的控制端口的身份出現呢?
有消息稱,谷歌正在打造一款內置麥克風和藍牙的圓形設備,該設備可以連接智能手機。這款圓形設備旨在給智能手機“下達指令”的——設備可以被別在胸口,用戶只需輕輕點擊一下,便可以激活設備。設備可能通過內置的揚聲器或連接的耳機發出聲音。據谷歌官方宣稱,這款設備的設計初衷是簡化谷歌搜索的使用方式,無需讓用戶掏出手機。
從虛擬到現實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最近研制出了一款名為ULTRA-Vi的可穿戴增強現實設備,后者能幫助士兵了解和掌握周邊態勢。該設備不僅可以把附近友軍位置、目標距離以及當地衛星地圖等信息顯示在可穿戴屏幕上,還能根據士兵視線方向、遠近及其所處位置,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該設備最大優點是全息成像,信息可以直接顯示在用戶的自然視線范圍內,用戶無需像佩戴谷歌眼鏡時那樣朝上看,也不用像使用美軍“奈特勇士”單兵系統那樣低頭看智能手機屏幕。不僅如此,美軍正在研制的可穿戴健康手環也更加注重軍用特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出一種手環,可在不知不覺間,就用微型針頭提取佩戴者的微量細胞間液,從而達到監測并分析身體狀況的目的。
從可穿戴到可植入
植入電子產品,這種場景除了在電影中能看到之外,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中一個案例發生在去年,藝術家Anthony Antonellis接受了一項將RFID芯片植入自己胳膊的手術,這個芯片可以將圖案等藝術相關資源儲存并傳遞到他的手持智能手機里。而今年,又有更多方案變得更加成熟。
腦機接口
將人類大腦直接與電腦連接曾是科幻片中的的幻想。但如今,布朗大學一個名為BrainGate的團隊正在將人類大腦直接對接到電腦上。其官網稱,“初步研究顯示,將一個阿司匹林大小的電極植入大腦,神經信號可以被計算機實時解碼,并用于運作外部設備。”而據芯片制造商因特爾預計,到2020年腦機接口將投入實際使用。
智能紋身
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一種可植入的比人類毛發更細的計算機纖維皮膚網絡,它可以從里到外監測到用戶的身體狀況。此外,一家名為Dangerous Things的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可以用類似紋身的方法嵌入手指的NFC芯片,能夠解鎖或輸入密碼。還有德克薩斯州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可以注射入皮下的微粒,用以追蹤身體的代謝過程。
可植入避孕設備
目前,蓋茨基金會正在支持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項目,即開發一個可外部遙控的植入式女性避孕設備。這個微小的芯片可在女性體內產生少量的避孕激素,達16年之久。麻省理工學院的RobertFarra博士稱,“由于設備開關由被植入者控制,這對于那些有家庭規劃的人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性。”
小編觀點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這誰也不知道,但必須肯定的是,它絕非只是目前智能手環或者外衣這些不管從功能還是本身都“浮于表面”的東西。從目前各行各業透露出的種種消息來看,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都只是開胃菜,真正的好東西,都在積蓄力量,等待某天正式登臺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