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春晚機器人之父的故事
離真正的智能還是幾條街? 如果說2013年至2014年最為火熱的當屬智能硬件,那么2015年后火得一塌糊涂的可就是虛擬現實、增強實現、無人機及機器人。春晚上與機器人一同給孫楠伴舞的就是來自深圳大疆的科技的三款無人機。
大概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波技術創新,從PC到移動互聯網,而下一個新的終端技術是什么?不知道。但趨勢一定是IOT萬物互聯及人工智能。
而機器人的核心也無非是人工智能和運動控制。盡管阿爾法機器人在運動控制方面有自己的核心成果,但受制于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水平,機器人想要真正進入家庭,做管家、做助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目前,阿爾法機器人主打教育市場,主要的賣點在于可視化編程。對于這樣一個“智能玩具”,在當前發展階段也頗多尷尬。
一位業內資深投資人告訴記者,“如果主打玩具市場,阿爾法的定位相對偏高,這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愿意負擔這個費用,而這部分人當中又有多少是核心玩家呢?或者說阿爾法機器目標人群到底是誰呢?”
聯想之星投資人吳炳看好機器人未來發展,他認為隨著用工荒及人力成本的逐漸上升,當人力成本到達臨界線,一定會大幅轉為機器人作業。 不過,對于什么樣的機器人先轉起來,吳炳見認為,2B形態的機器人會先起來,而非人形機器人。
“第一,B端的痛點更為突出,只要解決好幾個特定場景的問題就可以,而2C需要解決全場景的問題;第二,2B比2C的容忍度更高,對B端而言,只要能解決問題,價格和美觀都好說。”吳炳見在《侏羅紀時代的人工智能和智能機器》一文中寫到。
紀源資本人民基金合伙人于立峰在目前階段也更為看好2B機器人,認為2B起來后,才會進一步向消費級轉換。縱觀互聯網的發展,無一例外是從2B到2C的歷史演進。 在采訪中,周劍也告訴記者,目前人形機器人存在的主要市場困境是,還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應用場景。

周劍也談到,目前中國市場機器人同質化嚴重,跟風嚴重,但有核心技術的廠商不多。不少創業者買幾個方案自己就宣稱造了個機器人。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說起來很火,都是虛火,太多的人看到了這是個風口,都跑來創業,不是真正熱愛機器人,機器人行業本身需要相當深厚的技術積累與沉淀。這里面90%的企業都不會長久。”周劍告訴記者。
“那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呢?”
“你也看到了,目前階段,在春節晚會表演一下沒問題。但離真正的能自主學習的智能機器人,還有相當的距離。底層算法、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全世界都還在投入精力去研發。現在要做的,是穩定量產,賣到錢,活下來!”
“未來您希望做成什么樣呢?”
“做一家很酷的公司,不斷突破瓶頸,讓機器人成為真正能進入家庭的小管家。”
“還有多遠?” “不夸張地說,至少五年,早著呢!”
周劍告訴記者,2012年底,全身上下只剩3900元,公司的賬上也只剩一萬塊錢。 周劍退休在家的父母、親人和朋友,完全不能理解他的行為。好好的工廠不做了,非要造什么機器人,家幾乎給敗光了。周劍的父母則看到他就來氣,說他是“神經病”。
當時的周劍還不懂得融資一說,燒光了錢就只能借錢先維持著。好在,他的機器人總算得到了一些認可。
2013年,比亞迪創始人和清華力合以10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入股優必選。 自此,周劍的機器人事業才算進入快車道。
2015年,啟明創投、科大訊飛先后投資2000萬美元,A輪融資后公司估值為3億美金。
2016年1月,鼎暉資本、新天域、深創投、韓國三星等聯合投資以8000萬美金入股。B輪估值10億美金,全球服務機器人行業唯一的獨角獸誕生了。
2015年底,春晚最南邊的分會場定在廣東。為了凸顯廣東的高科技氛圍,晚會聯系到深圳市委宣傳部,希望推薦節目。深圳市委宣傳部最終推薦了優必選機器人和大疆無人機作為代表,來參演此次春晚。
540個機器人,1400個備用機器人,40人專駐春晚現場,在克服了充電、信號覆蓋、動作同步、間距小等問題后,2016年2月7日晚,除夕之夜,在孫楠的歌聲中,所有機器人毫秒不差地完成了所有編程動作。
周劍的父母撥通了他的電話,雖然只有一句簡單的“恭喜你”,周圍的親戚朋友也紛紛發來祝賀。多年的孤獨前行終于換來了理解。
產能爬坡 2014年下半年,結合自身技術研發的阿爾法一代機器人面世。不過,國內的銷量卻讓人大跌眼鏡。2014年總營收僅190萬人民幣。中國市場不買單,而海外市場又有些水土不服。
看到中國市場仍在非常早期的培育階段,優必選開始將全部精力放在更為成熟的海外市場,并從包裝、渠道、賣點、應用版本等進行優化。2015年,還處于產能爬坡階段的優必選,每個月只能生產1000臺,基本是賣一臺虧一臺,根本不敢接太多訂單。而在售后支持等方面屢屢遭到抱怨。
由于工廠沒有機器人制造經驗,周劍完全是自建工廠進行生產,一來保證質量,二來從長遠看將降低成本。而這,對于產能更是一大考驗。 2015年下半年,產能的問題基本理順,從月產1000臺提升至10000臺。2015年9月至2015年底,優必選共賣出3萬臺機器人。
2015年11月底,阿爾法2代機器人在indiegogo上眾籌,原定的10萬美金目標,在上線不到13小時就已完成。8天內即在平臺上突破100萬美金。這在中國硬件產品的海外眾籌中算得佼佼者。 據悉,阿爾法1S機器人目前35%-40%的銷量在美國,20%-25%銷量在歐洲,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總共占據10%,新加坡、泰國、臺灣、南美、東歐、中東占15%,中國內地僅占總銷量的15%。
周劍告訴記者,阿爾法機器所具有的3D可視化編程,可直接通過手機移動端編程,這就將以往需要專業人員才能進行的編程變成普通大眾也能輕易完成的事。國外機器人教育啟蒙較早,市場相對成熟,阿爾法很受歡迎。而國內,隨著熱度不斷提升,體驗逐漸升級,市場將逐步向中國內地轉移。
2016年,優必選計劃將工業設計、以及底層基礎技術研發等轉移至美國分公司,中國公司則負責生產和其他配合性研發,借以建立研發壁壘。 生態及布局 從2008年至2012年5年時間,周劍團隊主要就做了一件事,研發舵機與機器人控制算法。而未來,他要做得更多,軟件和生態一起走。
早期舵機的研發成功,使得機器人可以達到16個關節的扭動,為后期完成更為復雜的動作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自主研發的舵機,還讓機器人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此前,全球能自主生產優質機器人數字伺服舵機的只有日本、韓國、瑞士等寥寥數家公司。舵機成本很高,平均100-200美金一個,按16個關節算,一個阿爾法機器人光舵機就要花去2000美金。如今,阿爾法機器人全球統一定價僅為499美金,功勞基本來自舵機。
成本降下來了,就可以大肆鋪量。基于大量的出貨,生態鏈便可以由此建立。
縱觀全球,人形機器人已有了超級產品,如法國Aldebaran Robotics旗下的NAO,軟銀、阿里巴巴、富士康同時注資的Pepper,日本本田公司的ASIMO,以及2013年被谷歌收購Boston Dynamics公司生產的大狗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無一例外造價居高不下,ASIMO甚至達到400萬美金。當然,研發經費的大量投入使得這些機器人科技含量更高,但高昂的價格卻很難商業化。 相比這些機器人,阿爾法走了一條不同的路——舵機研發成功后,大幅降價,快速商業化,在商業化中快速迭代和建立生態。周劍希望最早建立起完善的機器人應用商店,正如蘋果生態中的apple store。
軟件層面,周劍將運動控制及機器視覺,圖像處理作為重點納入自主研發。2016年,其將引進一位圖像識別屆的世界級大牛加入團隊,具體信息沒有再透露。 其他軟件層面,如語音、室內定位導航系統等交由第三方研發。
由于機器人產業鏈涉及上百項內容,周劍成立了內部資金,投資與自身研發相關的技術。此外,周劍還與投資圈內人士聯合成立了機器人產業基金,圍繞整個與優必選有關聯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項目進行投資和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