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卡余額用不完 能否用于健身消費?
在今年“兩會”上,對于醫保的討論是一個熱門話題。
前段時間,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中透露了正在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更是引起網民熱議。
關于一張醫保卡的使用,參加“兩會”的浙江代表們提了不少建議。
醫保余額辦健身卡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不生病不買藥就永遠用不到醫保卡,甚至里面有多少余額也從來不關心。如何盤活這筆錢,讓其發揮健康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辦公室接待科科長徐東香提出了將個人賬戶余額用于健身消費的建議。
徐東香說目前浙江省內醫保卡的用途還比較單一。而蘇州在2006年就率先嘗試將醫保個人賬戶與健身卡掛鉤,現在江蘇省13個地市中有10個地市開展了醫保個人賬戶用于健身消費項目。
去年開始,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重慶市、深圳市等省市相繼開始探索試行醫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許職工將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用于體育健身消費。
徐東香說,醫療服務的最終目標,是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要實現這個目標,健康運動是不能缺少的。
她建議,應允許經濟發展相對較好、醫保個人賬戶結余資金較充裕的省(區、市)先行開展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余額用于健身消費試點。
關于操作方式,徐東香認為在不影響醫保功能的前提下,留足一定額度,其他都可以拿出來使用,可以采用定額制或比例制。比如江蘇是留足3000元,深圳是5000元。市民擁有一張 “陽光健身卡”,額度轉入其中,就能到健身場館使用。也有地方是直接刷醫保卡就能消費。
關于消費場所,平時我們看到的醫保定點單位,一般都是賣藥的,以后健身場所也可以掛上醫保定點。日常加以執法檢查,杜絕套現等行為的發生。
徐東香希望人力社保、財政、體育等職能部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對現行醫保政策作相應的調整。條件成熟時,可通過立法方式予以規范完善。
另據記者了解,杭州在這方面或許很快就會實現。
2月29日,杭州市政府官網上《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杭州市醫保基金運行實際,適時研究個人醫保賬戶余額促進體育健康消費工作”。
杭州市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關于醫保卡用于居民健身消費,此前也有過專門的研究,這次《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也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民生需求,至于哪些可以納入體育消費范圍,如何具體操作,還要等意見征集后,進一步研究,等條件成熟后,開展試點探索。
有地方把醫保卡用成了購物卡
全國人大代表、海寧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則關心的是醫保卡的規范使用。
朱張金說,使用醫保卡騙保的現象仍屢有發生。比如本人的醫保報銷比例低,就使用親屬的醫保卡。也有些醫保定點藥店,里面可以買到毛巾、洗發露、隱形眼鏡、化妝品等日用品,徹底變身“購物卡”。
他還聽說過有個黃牛職業叫“醫保卡托”,就是讓他們幫你花掉醫保卡上的1000元,你可以從中套現600-800元。
在制度和細節制定上,朱張金建議要規范醫保卡的使用,讓醫保基金用到該用的地方,實現最大化的“看病能報銷、買藥能打折”,有效緩解“看病貴”的困境。
醫保浪費才是主要矛盾
最近,網上也開始討論職工退休后可能還要繼續繳醫保的政策,網民一片質疑。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代表團),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所長楊梧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認為,在我國,造成醫保制度入不敷出的主要矛盾在于醫療費用支出過大,存在著大量的不必要的浪費。比如過度檢查和治療,到醫院看病,動不動就做各種檢查和輸液;能同樣有治病效果的低價藥在國內已不供應,只供應價格高的新藥,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生愿意開貴藥;年底到醫院看病,發現到醫院看病的人很多,其中一部分人是為了花掉當年的醫療費用而到醫院取藥。這造成各家各戶的過期藥品堆積。
楊梧說,杜絕了這些浪費現象,估計可降低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的醫保支出費用。
因此,他建議有關部門應當從醫療體制改革、加強對醫院和藥品生產單位的管理著手解決目前醫療保險機制中因醫療費用支出過大而出現的入不敷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