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智能化的新成果恒達地磁傳感器
目前,城市交通管理手段的提升和智能化的主要瓶頸在于無法實現地域內全天候、低成本、便捷化、準確化、全路網的對車流量信息的精細化采集。導致紅綠燈“各自為陣”,并沒有真正發揮整體智慧功能,造成道路資源浪費、交通擁堵。
國際上目前推崇的道路地磁車輛傳感器,認為是最好的檢測技術之一。但該技術的應用面臨著三大技術瓶頸:一是受地球磁場的變化,數據采集不穩定導致判斷不準確;二是由于地磁傳感器埋于地下,受地面覆蓋物及路面行駛車輛的干擾導致通訊不暢;三是難以實現低功耗技術。到目前,國內外沒有哪家企業和研究機構突破這三項瓶頸。
武漢恒達智慧城市交通研發有限公司,集結國內外資深的智能交通系統專家,在各級政府、科技局、交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專業技術團隊歷時四年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的基于物聯網技術——道路地磁傳感器成功突破了以上三項技術瓶頸,并在產品研發及應用領域獲得了 8項專利,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實現實時車流量數據信息低成本自動采集技術,該公司產品電氣指標及檢測精度經過檢測機構認證于國內領先水平。恒達地磁能夠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率99%,通信距離在不需要中繼設備的情況下可達到300米以上,并能保持5年以上微功耗,工作電流0.8mA,每秒發射1次數據。并自動識別IP地址,具有自適應、自學習功能,可以實現與紅綠燈控制機協同,能有效實時探測車輛流量、車速,自動優化調整路口信號燈配時,真正實現紅綠燈智能化。同時該地磁傳感器能實時感知占道時長,完成泊位實體數據化互聯網化,實現車位誘導、泊位自動計費,真正實現路邊停車智能化。
做為武漢的一家以創新發明為先導的實體企業,恒達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智能交通的軟硬件相結合的集成電路實屬不易。2014年5月13日,央視新聞頻道對該項技術進行了特別報道,并表示該項技術的誕生將書寫智能交通歷史的新篇章,成為跨越智慧交通技術的標志。基于地磁傳感器采集到的交通數據價值也引起了互聯網導航公司的興趣,恒達地磁采集交通數據與互聯網導航軟件進行對接融合,這大大提高了地圖導航軟件在路況發布及車位發布方面的準確度與實時性。
恒達新一代地磁傳感器在武漢已被廣泛運用,包括東湖隧道車流監控、楚河漢街中央商務區交通誘導、市區信號機區域協調車流前端采集等工程項目中。在運行過程中恒達新一代地磁傳感器憑借著施工的簡易性、運行的穩定性、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得到了交管部門、科技局等單位的充分認可。
2016年,隨著恒達地磁在武漢、北京、深圳、福建、河北等地不斷地投入到實際運用中,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武漢恒達智慧城市交通研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地磁車檢器將實現生產規模化、流程化,預計單個地磁車檢器產品售價將低于800元,整體施工維護成本遠遠低于傳統產品。并為了帶動全國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恒達”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免費試點,推動地磁更換傳統線圈的進程,讓智能交通領惠全國。
                                        
                                        
                                        
                                        
                                        


